见“罗袍”条。
绉纱,即古文献中所谓之“縠”(《汉书·江充传》“充衣纱縠禅衣”,颜师古注“纱縠,纺丝而织也。轻者为纱,绉者为縠”),这是一种表面自然绉缩而显得凹凸不平的织品。因而,绉纱虽然细薄,却给人一种厚实感。
我国古代织造起绉丝织物,主要是用强拈丝线交织产生绉效应,由于坯绸精练后丝线去除了丝胶发生卷缩与扭转,经纬交织点发生不规则的轻微位移,从而形成绉纹,织物组织一般采用平纹。
明时,杭州生产的绉纱是驰名全国的高级丝织品。又,本回此处提及的“大红绉纱袍”,从文字介绍上分析,应系补服,参见“大红纱蟒衣”条。
为您推荐
【释文】: 箭袖,便于射箭穿的窄袖衣服,因其形似马蹄,又名马蹄袖。
顺治四年十一月,“诏定官民服饰之制,削发垂辫。于是江苏男子,无不箭衣小袖,深鞋紧袜”(《清稗类钞·服饰》)。本回和第八回、十四回、十九回、五十二回、九..
【释文】: 羽缎是一种外来的毛织物,清王士禛《香祖笔记》载:“羽纱、羽缎,出海外荷兰、暹罗诸国。康熙初入贡止一、二匹。今闽广多有之,盖缉百鸟鹬毛织成。
”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另三,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贡物中有“..
【释文】: “大红”是指颜色。
“羽纱面”是指以羽纱作衣服的面子,羽纱在清初系外国专入的毛织品。“白狐狸里”是指白狐狸皮作里子,白狐狸皮是名贵的皮裘。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二:“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
指此棺以红漆髹饰,再以金漆描绘花纹。
这种棺材不是任何人都可使用,《明史·礼志》载,洪武初定庶民丧服之制,“棺……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汉书·佞幸传》云“以沙画棺(师古曰:以朱砂涂之,而又雕画也)四时之色,左苍..
古代丧礼中悬挂的书写死者身份、姓名的旗旛,多以绛色帛制。
《周礼·春官》:司常,“大丧供铭旌”。《礼记·檀弓》:“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也,故以其旗识之。”朱熹《家礼·丧礼》云:“以绛帛为铭旌,广终幅,三品以上九尺,五..
这是古代出丧时用以覆棺的东西。
据《礼记·檀弓》载,周代丧礼中“饰棺垟置”、“褚幕丹质”,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云:“今富贵人家,入敛后即以红帛幄,冒棺使不露,即‘褚幕丹质’也;今出殡时之棺罩,即古之‘棺详帷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