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金瓶梅鉴赏)

旧时妇女用以饰面点唇的化妆品。

亦写作焉支、烟支、燕支、阏氏、烟脂、脂、燕脂、臙脂。古人以菊科植物红花作为红色染料,这种红花除有红蓝、黄蓝等异名外,还因其出自西域焉支山,故亦名之为焉支,因系译名,故有种种音同字异的别名。因妇女饰面点唇的化妆品以之为主要染色原料,故亦称“胭脂”。后来妇女红妆的染料不限于红花,如苏木、山花、石榴花、紫矿均可用,但胭脂之称仍得沿用。

据《天工开物》记载,“燕脂古造法以紫矿染绵者为上,红花汁及山榴花汁者次之。近济宁路但取染残红花滓为之,值甚贱。其滓干者名曰紫粉,丹青家或收用,染家则糟粕弃也”。胭脂的形状大体有粉状、豆状、圆饼状、卷条状或片状,视其附着的材料而定。

如膏体胭脂可做成豆状;浸汁以棉者,则卷成圆径三寸许的棉条,称为“棉胭脂”;用金箔纸浸染的,号为“金花烟支”,是一种小薄片;以液染粉者,谓“燕支粉”或“红粉”(见“红粉”条)。明、清时,胭脂是妇女饰面点唇的主要化妆品。



为您推荐

御田糯米、御田胭脂米(红楼梦鉴赏)

【释文】: 即胭脂米,俗称红稻米,始产河北玉田县,后移植清宫御苑,故又称御田米。 康熙《御制文集》四集卷三十一:“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康熙)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种方颖,忽见一棵,高出..

腌的胭脂鹅脯(红楼梦鉴赏)

【释文】: 明韩奕《易牙遗意》“蒸鹅”条:“鹅一只,不剁碎,先以盐腌过,置荡锣内蒸熟。 以鸭弹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鹅经盐渍腌过,其肉呈鲜红色,故名“胭脂”。供食用的家禽胸部肉叫“脯”(pú葡)。..

胭脂(金瓶梅鉴赏)

旧时妇女用以饰面点唇的化妆品。 亦写作焉支、烟支、燕支、阏氏、烟脂、脂、燕脂、臙脂。古人以菊科植物红花作为红色染料,这种红花除有红蓝、黄蓝等异名外,还因其出自西域焉支山,故亦名之为焉支,因系译名,故有种种音同字..

面花儿(金瓶梅鉴赏)

披袄(金瓶梅鉴赏)

即“背子”(亦作“褙子”),时人亦称之为“披风”。 《日知录》引《戒庵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按《说文》,无袂衣谓之。 赵宦光曰:半臂衣也,武士谓之蔽甲,方俗谓之披袄..

扎着脏头纱绿裤腿儿(金瓶梅鉴赏)

扎裤腿的习俗,参见“纱绿线带儿扎着裤腿”条。 脏头,义不详。本书第二回中亦提及“脏头”:“裤腿儿脏头垂下,往下看,尖金莲小脚,……”据清代北方妇女的扎裤腿法,大多是把裤脚管用丝织的扁而阔的扎带在近脚髁处扎住,扎带末端..

绫汗巾(金瓶梅鉴赏)

汗巾,顾名思义是用来擦汗的手巾。 但实际上,汗巾的功用主要不在于此,首先,从出土实物及文字记载来看,当时的汗巾主要以绢、绸、缎、绫等高级丝织品制作,且加以精细的刺绣,从擦秽吸湿功能而言,它远不及棉、麻织品;其次,据文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