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用色丝织成的缎地织物。
《天水冰山录》中有“红闪色段”、“水红色段”等。除了不提花的单色素缎外,它还分单色提花和两色提花两类(从广义来说,闪段也可包括在色段内)。单色提花,亦称“起本色花库缎”(库缎,其得名是因其由官营织染局生产,清代作为御用贡品输入内务府缎匹库而得名),即在缎地上织出本色的图案花纹。从外观效果而言,它又可分亮花和暗花两种:亮花以经向显花,纬向作地纹,花纹明显浮于缎面之上,花部的光泽比地部强;暗花以经向为地,纬向显花,花纹明显地凹陷于地部缎织之下,花部光泽较地部暗。
两色提花,亦称“地花两色库缎”,其地部为一色,花部则以另一种颜色的纬绒织出。此外,还有一种妆彩库缎,即以妆花技法装饰单、双色提花织物的部分花纹(所谓部分,指在图案结构上能活跃全局的部分花纹)。
这种织物,一般以本色表现主花,而在局部花纹上妆彩。
为您推荐
有二义:其一是泛称古代妇女的发髻。
古代妇女多梳发髻,挽发盘结于头顶、头侧或颅后,发之缭绕似云,又云生于天上,发生于人之头顶,均为至上而千变万化,且乌云如黑色之发,故古人呼发髻为“乌云”或“云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绸,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丝织品种之一。
它是一种质地紧密的中厚型丝织物。据现在所知,绸最早出现于西汉,当时写作“紬”,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丝织品。
两晋南北朝时,绸开始有了粗细之分。
明、清以来,绸又成为丝..
戒指,亦称“指环”、“约指”、“手记”等,是古人戴于手指的装饰物。
三代时妇女已戴戒指。据说当时戒指仅仅是作为君王的后妃群妾能否进御的标志来使用的,后来才演变为纯粹的饰物。古代的戒指,主要以骨、石、铜、铁、金..
见“青绫袄”条。
狮子补子,见“大红五彩狮补吉服”条。从描述文字上分析,此衣的补子是在绒地上织绣,缀于衣上的。所谓“坐马……袄子”,极有可能是指专用于骑马穿着的对襟短袄子。《日知录·对襟衣》条云:“《太祖实录》..
这是一种雨雪日外出套于靴、鞋外的雨具。
本书第六十七回中,应伯爵去西门庆家,“头戴毡帽,身穿绿绒袄子,脚穿一双旧皂靴、棕套”,刚起床的西门庆见了诧异地问道:“你今日如何这般打扮?”应伯爵说:“你不知,外边飘雪花儿哩。..
敞,同“氅”。
所谓“氅衣”,即鹤氅。古称以鸟羽织制的衣服为鹤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以鹙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因道家以羽人为仙,故鹤氅也就成了道士的法服。据文献记载,在明代,穿着鹤氅的不限于道士,常人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