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丝织品种之一。
它是一种质地紧密的中厚型丝织物。据现在所知,绸最早出现于西汉,当时写作“紬”,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丝织品。
两晋南北朝时,绸开始有了粗细之分。
明、清以来,绸又成为丝织物的泛称,同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冠以产地名称的着名绸类品种,除浙江湖州的湖绸外,还有南京的宁绸、福建的瓯绸和山东的茧绸等。
“红绿潞绸”是指山西潞安州生产的彩色丝织物。据顺治《潞安府志》载,潞安“在昔(按:指明代)殷盛时,其登机鸣杼者奚啻数千家。彼时物力全盛,海内殷富,贡篚互市外,舟车辐辏者转输于省直,流行于外夷,号称利薮。其机则九千余张。”乾隆《潞安府志》载,“明季长治、高平、潞州卫三处,共有绸机一万三千余张”,生产之多,乃有“潞绸遍宇内”,“织作纯丽,衣天下”之美誉。
为您推荐
用茧衣和双宫茧丝制成的紬丝(现称绢丝)织成的平纹织物。
《说文》云:“紬,大丝缯也。”因它和制丝绵用的原料相同,故称“绵绸”。从外观上看,绵绸表面满布不规则绵粒(这是因为细丝条干不匀而引起绸面不平或起疙瘩的特殊..
见“青绫袄”条。
狮子补子,见“大红五彩狮补吉服”条。从描述文字上分析,此衣的补子是在绒地上织绣,缀于衣上的。所谓“坐马……袄子”,极有可能是指专用于骑马穿着的对襟短袄子。《日知录·对襟衣》条云:“《太祖实录》..
这是一种雨雪日外出套于靴、鞋外的雨具。
本书第六十七回中,应伯爵去西门庆家,“头戴毡帽,身穿绿绒袄子,脚穿一双旧皂靴、棕套”,刚起床的西门庆见了诧异地问道:“你今日如何这般打扮?”应伯爵说:“你不知,外边飘雪花儿哩。..
指北京生产的官用锦缎。
在明代,生产这类官用、土用丝织品的机构大致分两大系统:其一,是工部都水清吏司下设的织染所,这是由官府经营的手工业工场;其二,是内府在皇城内设立的内织染局,“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
见“十二旒平顶冠”条。
据本回所述,此为玉皇张大帝所戴,按其身份,当用十二冕旒,此处作“十一冕旒”,估计有两种可能:其一,“十一”为“十二”之误;其二,庙宇中神像的冕旒虽有等级差别,但没有严格的定制,尤其是民间神庙,有时也出..
见“玉带”条。
在古典小说中,蓝田玉带,常常作为帝王或具有帝王身份者所饰之带。蓝田玉,是古代一种优质白玉,其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明以前古籍中多有蓝田产玉的记载,《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