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是一种起绒丝织物,亦称“丝绒”。
起绒丝织物在汉、唐时已有不少品种,如西汉的绒圈锦和唐代的栽绒丝毯。明代的起绒丝织物生产有较大的发展,秋冬穿绒衣是当时普遍流行的社会风习(参见“大红绒彩蟒”条)。从色彩和花纹上来区分,当时的绒料可分为“素绒”和“花绒”二大类。单色不雕花的为素绒,雕花的为花绒,其中又以绒经与地经色彩的同异分为暗花绒及彩绒。
在彩绒上再加织金线的称“金彩绒”,如金线浮纬将地组织完全盖没而形成纹样背景的称“金地彩花绒”,用小梭子挖花织入多色彩纬的品种则称“妆花绒”。所谓“黑绿云绒”,是在黑色丝线的六枚缎地组织上,用绿色丝绒手工起出云纹的彩绒,色彩浓重,风格沉静粗犷。
为您推荐
战裙,是与甲配合用以卫护下体的军戎服饰。
其形制最初仅是短裙、前后开胯(取便于乘骑上下),后来又增加了前后两片挡片以卫护裆部。多以皮或厚实的织物制作。
麂皮,指制作战裙的质料。麂,属哺乳纲鹿科,外形似鹿,《天工开物..
明人所称“三山帽”,约有两义:其一,是指太监所戴的官帽,其制为一纱帽胎后有一类似瓦片的后墙,望之如列三山,故俗称之为“三山帽”;其二,是神话人物二郎神形象所戴之帽,《西游记》称二郎神头戴“三山飞凤帽”,《三才图会》云:“三..
见“玉带”条。
荆山,指玉的产地,相传卞和曾得璞玉(即后来着名的“和氏璧”)于楚之荆山,其地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四指,指带的宽度,见“四指大宽萌金茄南香带”条。
玲珑,用于称带,是指以经过雕镂的玉之类饰物为铐(以不加雕..
据其他文献资料佐证,这当是罩甲,也就是对襟而形如半臂的甲衣。
明初曾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惟骑士可服之。正德时,诸军皆着黄罩甲,中外皆效之,即使穿锦绮服装,其外亦必加罩甲,致使市井间一般人民也仿效其制。至正德十六年..
从本回此处前后文字分析,所谓“紫花玉带”,并非指紫色的、鈒有花纹的玉带(紫色玉确实有,《天水冰山录》中即有“紫玉杯”),而是指穿紫花官服、系玉带。
《金瓶梅》是一部以宋代为背景的小说,尽管它中间记载的名物大量反映..
古代官员有佩鱼之制。
《宋史·舆服志》云:“鱼袋,其制自唐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左一右一。
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因盛以袋,故曰鱼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