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旒平顶冠(金瓶梅鉴赏)

按,此即古代帝王所戴的冕。

它起源于上古,晋、唐以后的历代帝王礼服多用此饰。其基本形制为:在冠上饰以长形冕板(称“綖”),且必取后高前低之势,使有俛俯之状(“冕”的名称即由此而得),綖前后饰垂旒,依戴用者地位而有等差,一般皇帝都用十二旒。因冕上为平板,故亦称为“平顶冠”。明初定制,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前后各十二旒,旒用五彩玉珠十二,五彩缫,十有二就,就间相去一寸;皇太子、亲王九旒,郡王、世子七旒。后更定:綖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按:帝王礼服所用尺度皆据上古周尺标准,不受当代尺度变化影响),冠上有复,玄表朱里,余如旧。永乐初,定冕用皂纱为之;嘉靖初,又定冕制以圆匡。从近年在山东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冕中,我们可形象了解当时的冕制。





为您推荐

大红通袖袍(金瓶梅鉴赏)

见“罗袍”条。 通袖,指衣饰花纹通胸背至衣袖皆满者。《明史·食货志》载,正德元年,尚衣监请造“诸色绢丝、纱罗、织金、闪色、蟒龙、斗牛、飞鱼、麒麟、狮子通袖”。在明代,饰通袖纹之衣并非任何人都可穿,就男子而言,“蟒..

绯袍象简(金瓶梅鉴赏)

绯袍,即红色的官服。 象简,即象牙笏,参见“牙笏”条。宋代官员的品色衣为: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元丰改制,定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官员上朝执笏的规定是:着绯袍者用象牙..

裩裤(金瓶梅鉴赏)

指贴身的内裤。 按,上古时代的袴(即裤的古字)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带系在腰间。类似于现在的裤子,古代称“穷袴”,《汉书·外戚传》服虔注:“穷绔有前后裆。 ”颜师古注:“即今绲裆袴也。”所谓“裩裤”,即..

青段五彩飞鱼蟒衣(金瓶梅鉴赏)

暖耳(金瓶梅鉴赏)

这是明代官员冬天所戴的一种头饰。 《明宫史》云:“披肩,貂鼠制一圆圈,高六七寸不等,大如帽。两傍各制貂皮二长方,毛向里,至耳,即用钩带斜挂于官帽之后山子上。旧制,自印公公等至暖殿牌子,方敢戴。 其余常行近侍,则只戴暖耳。..

大红遍地金鹤袖(金瓶梅鉴赏)

鹤袖,指氅衣的袖子。 本回此处谓,潘金莲向西门庆要皮袄,并对他说:“你今日拿出来与了我,我上两个大红遍地金鹤袖,衬着白绫袄儿穿。”参见“绫敞衣”条。遍地金,见“遍地金比甲”条。 ..

毡衫(金瓶梅鉴赏)

当时的毡,是以羊毛为原料,经湿、热、挤压等作用制成的毛制品。 毡衫,顾名思义是以毡为料制成的衫子,惟具体形制尚不详。本回提及此物时云:“尚举人来拜辞,上京会试,问西门庆借皮箱毡衫。”这似是出远门所需用的物品(元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