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中的一个宗派,因主张禅定而得名。
禅定的目的是通过凝思静想来觉悟每人内心本有的佛性,所以又称“佛心宗”。传说禅宗的创始人是北魏的菩提达摩,经五世传授,在唐代分为南、北二宗。北宗强调“拂尘看净”,通过渐修的方法打坐息想,拘束心念。
南宗则认为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故主张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通过顿悟“见心成佛”。
中唐以后,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提倡,南宗成为禅宗正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佛教语,指修养所达到的觉悟圆满的境界。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真心”或“本觉”。作为修养的根据来说,它是存于每人身上的“佛性”、“真如”或“如来藏”;作为修养的结果来说,它有“幻尽觉圆,心通法遍”的极致,称“圆觉..
佛教认为,世界上各种物质现象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原素构成的,称作“四大”或“四界”。 据《俱舍论》卷一说,四大的作用分别是保持、摄集、成熟、生长,其属性分别为坚、湿、暖、动。在佛教看来,既然人的身体是由..
佛教教义描写末世为五浊世界。 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劫浊,指时之浊乱,即末世的总体概述。其他四浊为劫浊的具体表现。见浊,指末世时众生的邪见盛起而浊乱世间;烦恼浊指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
“法身”,梵文的意译,亦称“佛身”,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二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亦即成佛者体现着诸法的本性,佛为法身之具体表现。“八相..
“伤官”是反映干支生克关系的一个术语,同类术语还有“比肩”、“劫财”、“食神”、“正财”、“偏财”、“正官”、“偏官”、“正印”、“偏印”等。 五行数和阴阳数均相同为“比肩”,五行数同阴阳数不同为“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