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名,是皇帝派到各地为耳目的一些亲信太监。
《明史·职官三》所载宦官中,有“镇守”名目,注曰:“镇守太监始于洪熙,遍设于正统,凡各省各镇无不有镇守太监,至嘉靖八年后始革。”又,明代军队编制中,“总镇一方者为镇守”,有“镇守总兵”、“镇守总兵官”等名目。但李瓶儿公公既是宦官,所以“广南镇守”当指“镇守太监”。“广南”,明有广南府,属云南省,治所在今广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原指编队而加以教练。 《宋史·兵志》:“今既遣官隐括义勇,又别遣官团练保甲。”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至于目前自守之策,莫要于选择边吏,团练乡兵,并收墩堡,令民守保。”但此处为低级武官名。宋置团练使,为较高级职衔,这里..
“本司”原指教坊司,为明代官署名。 《明史·职官三》“教坊司”条云:“掌乐舞承应,以乐户充之,隶礼部。”这里实际指勾栏(妓院),因勾栏也承担官府和豪绅们的“乐舞承应”,故借用此美名,而避妓院不雅之称。后文即径称“勾栏..
明、清官署名。 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废宰相,另设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时,命官位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至仁宗、宣宗朝,入阁者为尚书、侍郎,实际主持朝政,“自是内..
敛,收也;衽,衣襟。 敛衽,整整衣襟的意思。《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亦作“敛袂”,袂,袖也。《史记·货殖列传》:“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古代敛衽本是一种通常礼节,但到元代以后,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