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至宋、元间泛称科举考试为“大比”,明、清间特称乡试为“大比”,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各县、州、府的应试者齐集省城,由朝廷派官主考,录取者即为举人。
《明史·选举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醒世恒言》三十二:“年来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金瓶梅》此处亦采用明代惯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隋、唐至宋、元间泛称科举考试为“大比”,明、清间特称乡试为“大比”,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各县、州、府的应试者齐集省城,由朝廷派官主考,录取者即为举人。 《明史·选举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对武官的政绩进行考核,并予甄选。 军政,犹军务。此采明制。《明史·选举三》:“武之军政,犹文之考察也。成化二年令五年一行,以见(现)任掌印、带俸、差操及初袭官一体考核。 ”由兵部主持。又云:“在外都司、卫所官,由抚、..
太医院,官署名见“太医院”条。 秦汉以后朝廷置太医令,为掌管医疗的职官。隋唐设太医署,宋有医官院。金代始改称太医院,设提点为长官。明代相沿。《明史》卷七四《职官三》:“太医院掌医疗之法。”院判,为太医院的次官,长官..
科举考试名,《明史·选举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 ”录取一、二、三甲者,即分别赐进士及第..
古代学官名,源于战国。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设五经博上,教授经学。 后历代沿置,但作用渐异。小说此处的“博士”为太常寺的属官,宋、明都有之(参见“太常寺”条),其职责,宋代为“掌讲定五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