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就是用于仪卫的兵仗,包括刀、戟、又、槊(长矛)之类兵器。
《新唐书·百官志》:“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金瓶梅》此回写众官迎接钦差所用的蓝旗缨枪、叉槊仪仗,实则为仪仗队,显示官场煊赫气派的排场。古代亦称“头踏”,摆在前头的开道队。
《渔樵记》杂剧:“我则见那骨朵衙仗,水罐银盆,茶褐罗伞,那五明马上坐着(朱买臣)。”这说的就是头踏。《谢天香》杂剧:“今借宰相头踏,夸官三日”,“左右的,摆开头踏,慢慢的行将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官名。 隋朝始置。唐代的御史台分为三院,其中监察御史属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主要行使监察权。品秩低而权限广,在朝列中为人所畏惮。明代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正二品)、副都御史(正三品)、..
官署名。 秦置奉常一官,汉景帝时改为太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上。北齐时始设太常寺,其长官为太常寺卿,隋至清沿置。《宋史·职官四》:“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博士四人,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
宋时尝改走马承受官为廉访使。 元初置提刑按察司,后改肃政廉访使,分察各道。明初,又置提刑按察司,以按察使一人为主官,正三品。“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明史·职..
仪,馈赠礼物。 赙仪,就是以财物助人办丧事,俗称“送丧礼”。《礼记》:“知生者赙。”《左传》:“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红楼梦》第十七回秦钟之丧,“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几十两银子,即是赙仪..
意谓如本人去郓王府当值,就不要向官府交纳徭役费用;如本人不去当值,就必须交纳徭役费用。 正身,指本人;上直,当值。纳官钱,交纳税款。按:小说此处是以明代服役制度来写宋代事情,也可以说,名义上写宋,实际上写明。 《明代律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