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
宋、明各寺如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等均设有寺丞,位仅次于卿、少卿。“安郎中食寺丞俸”,意谓做郎中的官,但领寺丞的薪俸。按:此处写“食寺丞的俸”,当系与第七十回所写“都水司郎中安忱……升俸一级”语相照应,据其意,则寺丞的俸当高于郎中一级。然查《宋史》和《明史》,寺丞的薪俸都低于郎中。如《宋史·职官十一》载,太常寺丞每月二十千,郎中则达三十五千。《明史》中除大理寺寺丞正五品(见《职官二》)外,太常寺丞正六品,光禄寺丞从六品,太仆寺丞正六品,鸿胪寺丞从六品(以上均见《职官三》),而工部各司郎中均为正五品。
可见明代除大理寺寺丞与工部郎中级别相等外,其他各寺寺丞均低于工部郎中。所以,据史实,所谓“郎中食寺丞的俸”一语实不可解,疑用“寺丞”二字不合原作者本意。
据本回校记四十六载:“寺丞”二字“原作经正等丞,从崇本改。
”原作“经正等丞”固然费解,然从崇祯本径改为“寺承”似亦不妥。
为您推荐
保证并推荐。
按:保举是明代选拔官吏的途径之一,《明史·选举三》:“保举者,所以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自洪武十七年命天下朝觐官举廉能属吏始。永乐元年命京官文职七品以上,外官至县令,各举所知一人,量才擢用。后以贪..
旧时按“称职”、“平常”、“不称职”等类别考察官员的本章。
类,分类;本,本章,即上报的文书。明制,“外官三年一朝,朝以辰、戌、丑、未年。前朝移抚、按官,各综其属三年内功过注考,汇送复核以定黜陟”(《明史·职官一》)。..
按明制,武官“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明史·职官一》)。
又,按明选人之法,凡升迁,一般是序迁,有功者才越次擢(《明史·..
保举,旧时大臣举荐人材,给朝廷任用,并为其作保。
后来多指大官举荐属员。见任管事,指担任实职,握有实权。见,通“现”。《明史·职官五》载卫指挥使、同知、佥事等官“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
轴,指装裱成卷轴的字画。
尹廷高《平远亭》诗:“烟树夕阳开画轴。”《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壁上悬的画是楷书《朱子治家格言》,两边一副笺纸的联。”这里“画”,即字画挂轴。《金瓶梅》此回西门庆说:如今卫中荆南岗升了,“..
衙门里主管印信的官员。
明代兵部下的都督府、都司、卫所,一般都有掌印,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凡管理卫事,惟属掌印、佥书。”(《明史·职官五》)掌印还有权推举衙门里吏员的升迁。《明史·选举三》:“凡升迁,必满考。若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