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金瓶梅鉴赏)

在明代,宝应县属于扬州府。

此回写韩道国与来保“日逐请扬州盐客王海峰和苗青游宝应湖”。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宝应县有泛光湖、白马湖、广洋湖、射阳湖等,统称宝应湖。明曾棨《游宝应湖》诗云:“茅屋自成聚,门前湖水流。平芜遥见塔,小港曲通舟。樯日留飞燕,帆风起白鸥。江湖多逸兴,况是及春游。

”可见宝应湖确曾为游览去处。看来,小说中韩道国的置货处亦在宝应县,县离扬州城走水路约有二百里,亦在运河沿岸。



为您推荐

《三国演义》的结构和思想倾向(明清小说鉴赏)

因为《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只能依傍史书。 《三国演义》所包含的历史框架,从汉灵帝刘宏开始做皇帝的建宁元年(168)开始,到晋武帝司马炎派王濬攻克东吴,俘虏吴主孙晧的太康元年(280)结束,写了一百十三年的历..

《三国演义》的历史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明清小说鉴赏)

《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历史,历史本身就存在波澜壮阔的矛盾斗争,而《三国演义》通过一些历史大事件,如董卓之乱和关东诸侯讨董卓的战争,曹操与吕布的斗争,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曹、孙、刘三方展开的赤壁之战,孙刘的矛盾与斗争,蜀..

桃园结义(明清小说鉴赏)

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刻本是明嘉靖间《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康熙间毛伦、毛宗岗父子改编本初刻时亦称《三国志演义》,后来有人无端于题目中去掉一个“志”字,这部小说才被通称为《三国演义》。 “演义”一词,曾见于东汉..

怒鞭督邮(明清小说鉴赏)

曹操刺董卓(明清小说鉴赏)

汉宋大军阀董卓飞扬跋扈、嗜杀成性,篡位之心毕露无遗,鸩杀少帝,绞死唐妃,夜宿龙床,成为各路诸侯的公敌。 剪除这个巨奸大憝,形成了人们的一致要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曹操刺董卓的行动就是在这一背景..

温酒斩华雄(明清小说鉴赏)

“温酒斩华雄”虽是《三国演义》第5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的一个小镜头,但写得极富声色。 作者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写战争,逼真欲现;绘人物,形神兼备。《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往往是正面铺..

煮酒论英雄(明清小说鉴赏)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第21回前半部分的故事。 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可以视作独立的短篇小说。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既是曹操借以表达其自身称雄天下的阔大抱负,更是他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如若逐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