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比昂斯藤·比昂松

比昂斯藤·比昂松(1832—1910),挪威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1832年 12 月 8 日生于挪威克维尼一个乡村牧师家庭。6 岁时由于其父调职,全家迁在南方洛斯达林列塞特。11 岁时,他到莫尔德就学,开始阅读斯图鲁松·阿斯布约恩森和司各特等作家的作品。17 岁时去奥斯陆并开始学习写作。1852年入皇家弗里克大学上学。学生时代就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1855年起任《每日晨报》的文学戏剧评论员,以后又为其他报刊撰稿。他不但用笔作武器,而且直接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成为当时颇有号召力的政治演说家之一。他积极主张发展挪威的民族文化,使之逐步摆脱异国文化的束缚。在戏剧运动方面,他曾领导过挪威的剧院,为发展民族戏剧作出过贡献。

比昂松是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几乎在文学的所有领域他都有所建树。他写过许多抒情诗,其中《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一诗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他也写小说,他的长篇小说不算成功,但某些中、短篇却比较生动,他的主要成就在戏剧创作方面。他一开始从挪威民间传说中吸取题材,创作了《战役之间》(1857)、《西格尔特恶王》(1862)等历史剧。之后,随着
社会运动的高涨,他愈来愈关心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开始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社会问题剧大胆地揭露了各种社会矛盾和丑恶现象,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其中最著名的是《破产》(1874)和《挑战的手套》(1883)。比昂松常常从道德伦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把社会矛盾归结为善恶斗争,因此他对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寄于很大的希望。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改良主义色彩。但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敢于针砭时弊,对社会不公提出了疑问,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比昂松常常仗义执言,因而树敌甚多。但在他 70 岁生日那天,挪威各个派别联合起来庆祝他的生日,盛况空前。1903年,他又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评语中称赞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

比昂松晚年仍是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毕生为挪威民族的独立而斗争,深受人民的喜爱。1910年 4 月 26 日,他在巴黎与世长辞。

(高兴)

为您推荐

1904年-何塞·埃切加赖

何塞·埃切加赖·伊·埃萨吉雷(1832—1916),西班牙著名戏剧家和诗人。1832年 4 月 19 日生于马德里一个巴斯克人的家庭里。青年时代聪明过人,才能非凡。成了戏剧家前即以数学家、经..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奇

享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是波兰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波德拉什地区的小贵族家庭。后全家迁居华沙。1866—1871年曾在华沙大学学习,并开始文学活动。1872年起,他以李特沃斯的笔..

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生于托斯卡纳大区的维尔西利亚镇。他的父亲是著名医生,也是秘密革命团体“烧炭党”的成员。 1849年全家迁居佛罗伦萨,卡尔杜齐进入..

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1908年-鲁道夫·克里斯多大·奥伊肯

鲁道夫·克里斯多夫·奥伊肯(1846—1926),德国哲学家,1846年 1 月 5 日生于德国北部北海之滨的东弗里斯兰群岛首府奥里希。父亲是当地邮 政局长,母亲为牧师之女。在他 4 岁时,父亲..

1909年-塞尔玛·拉格洛夫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诞生在瑞典西部的韦姆兰省的莫尔巴卡庄园,并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她的父亲热爱文学和家乡的传统,她的祖母又会讲许多家乡民间传说..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海泽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海泽(1830—1914),1830年 3 月 15 日生于柏林,父亲是语文学家和古典语言教授,母亲是犹太人。他天资聪颖,自幼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