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1867—1925年),波兰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拉多姆附近的大科别拉村。其父是一位管琴师,由于家境贫寒,莱蒙特从小就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他只上过几年学,便被送到华沙去学裁缝。他虽然得到了裁缝的出师证书,但兴趣却在戏剧上。他曾跟随流动剧团辗转数年,后因剧团解散,他又被送到铁路上去当职工。他还当过教士和流浪汉,其间还多次加入各种剧团。舞台是他年轻时最向往的地方,然而他的演戏才华并不出众,成就甚微,不过文学却是他的另一种强烈爱好。虽然他不喜爱学校生活,但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并且在这方面显示出了他的天才。他在当铁路员工时就曾暗暗尝试写作小说。后来他随一队教徒到明山修道院去朝圣,写出了一组通讯《到明山朝圣》(1895)。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随后他的作品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波兰各种报刊上。由于他的广泛的社会生活阅历和对波兰农村状况的深入了解,他的作品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和评论界的好评。早期短篇小说如《汤梅克·巴朗》、《死》、《母狗》等就以其真实、尖锐、严峻和结构严谨、语言精炼而崭露其独特的创作风格。1896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女喜剧演员》。一年后又出版了它的续篇《愤恨》,这两部小说都是根据他在剧团的见闻而写成的,真切感人。1899年出版的《福地》以纺织工业城市罗兹为描写对象,揭示了资产阶级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本性。对于那些贪婪成性的资本家说来,罗兹成了他们夺取财富的“福地”。从 1904年开始,莱蒙特陆续出版了他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农民》,由《秋》《冬》(1904)、《春》(1906)《夏》(1909)4 部组成。这部小说以富农波利那为主人公,展示了波兰农民为保卫土地与德国殖民者所进行的斗争。小说还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波兰农村的优美景致,藉以表达作者对祖国山川田野的无比热爱。因此这部鸿幅巨制的小说一出版,便立即受到波兰国内外的广泛注意,立即被译成 10 多种文字出版,莱蒙特也由于这部小说而获得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1910年发表的《来自赫乌姆》的一组作品,揭露俄占区内的波兰人民所受到的民族和宗教的迫害。1913—1918年出版的历史小说三部曲《1794年》以 1794年的华沙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波兰衰败和被瓜分的前因后果,热情讴歌了波兰人民的爱国热诚和英勇斗争精神。191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前线后面》真实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亡财空的惨况。
19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莱蒙特身体急剧恶化,1925年 12 月 5 日病逝于华沙。
(林洪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