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萧伯纳(1856—195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成功地使英国戏剧摆脱了 19 世纪 60 至 70年代的思想、艺术绝境,使它能敏锐地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并使之具有出色的讽刺、离奇的形式。
萧伯纳 185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其父为都柏林法院的公务员,其母为
音乐教师。15 岁时,萧入都柏林一家房地产公司作书记员,后升任出纳。1876年萧移居伦敦。这期间萧伯纳有好几年没有工作,小说的写作也不成功。但是此时他在不列颠博物馆图书中心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法文本,使他从对现实的不满进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1884年,他加入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组织费边社。
80年代末开始,萧伯纳即以新闻写作为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艺评论。1891年发表了评论巨著《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之后他开始了戏剧创作,第一个剧本《鳏夫的房产》(1892)便大获成功。从此至 1950年萧伯纳共完成了剧本 51 部。
暴露剥削关系的《鳏夫的房产》与 1894年揭示娼妓制度之社会根源的《华伦夫人的职业》至今盛名不衰,它们与反映易卜生主义和婚姻问题的《荡子》(1893)组成了《不快意的戏剧集》。
萧的第二个戏剧集取名为《快意的戏剧集》,收有 4 个剧本:批判英国侵略扩张和资产阶级伪善面目的《武器与人》(1894)和《风云人物》(1895),触及资产阶级家庭瓦解问题的《难以预料》(1896),以及较为著名的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和资产阶级宗教欺骗性的《康蒂妲》(1895)。
《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集》是萧伯纳的第三个戏剧集,收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
(1897)。
20 世纪后,萧伯纳较为重要的剧本有根据爱尔兰问题来揭露英帝国主义政策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和以军火商为主角的《巴巴拉少校》(1905)。
1929年以后,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直接触及政治问题,像《苹果车》(1929)以英国议会制为抨击对象,剖析了资产阶级民主为金融寡头所操纵的真相。作者勇于暴露资本主义文明的各种矛盾,使得他的剧本具有社会的尖锐冲突与艺术上的说服力。
(冯季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