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读完中学后便独自谋生,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布宁从小酷爱文学。17 岁起开始发表诗作。1891年曾出版过一部诗集《在露天下》。1901年因诗集《落叶》而获俄国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奖。从 19 世纪 90年代起,致力于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描写贵族命运的《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末日》(1903),反映俄国农民困苦生活的《塔尼卡》(1892)、《干旱的溪谷》(1911—1912)等。1909年他被推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1914年曾被《真理报》誉为与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并列的作家。在 1911—1912年作家又写了一系列取材于农村生活的小说:如《欢乐的庭院》、《夜话》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游欧洲和东方各国,写成了短篇小说《兄弟们》(1914)、《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作家对十月革命从开始时的茫然到继而采取敌视的态度。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创作一些大多抒发个人内心感受的作品。193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带有自传色彩,流露出作家对逝去的一切的无限留恋。1950年发表了一部回忆录,谈到了许多苏联作家和诗人。布宁于 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张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