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他于 1881年 3 月 23 日生于塞纳河畔的纳伊,他的父亲在法国中部贝里地区置有田产,杜加尔每年去度假,得以观察农民的生活,使他后来写出了《古老的法兰西》(1933)等一系列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他在中学里成绩平平,1898年考入巴黎大学文学系,两年后文学士学位考试不及格,遂转入巴黎文献学院,他在学院里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养成了积累资料、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在德雷福斯事件期间,杜加尔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后来于 1913年发表了以此为主题的对话体小说《让·巴卢瓦》,使他一举成名。他对戏剧也有强烈的兴趣,曾协助让·科波创办老鸽舍剧院,并写了《勒娄神父的遗嘱》(1913)、《大肚子》(1924)等反映农村生活的笑剧,获得极大成功。
从 1920年开始,杜加尔准备写作多卷本的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22 —1940)。他通过对两个信仰不同的家庭的描绘,表现了两代人的冲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揭露了战争造成的种种悲剧,歌颂了雅克这样的反战英雄。这部反战小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杜加尔于 193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他想写作小说《穆莫尔中校的回忆》,但因年老力衰而未能完成。
马丁·杜加尔一生基本上未介入政治活动,但是他以自己的笔作武器,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种种痛苦和不幸。疾病和死亡是他作品的两大主题,他的愿望就是同时医治人类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在自己的小说和剧本,特别是《非洲秘闻》(1931)这样的作品中,还大胆地触及了当时讳莫如深的乱伦和同性恋等问题,因此杜加尔这位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先驱,所以加缪才乐于为七星丛书版的《马丁·杜加尔全集》作序。
杜加尔于 1958年 8 月 22 日因心肌梗塞逝世,他把自己的日记、书信等交给法兰西图书馆,并在遗嘱中规定 30年后才能拆阅。现在国际上已成立“马丁·杜加尔研究会”,正在根据这些刚问世的资料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评价他和他的作品。
(吴岳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