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年斯特·海明威(1899—1961),文体简约、风格独特的美国小说家。
早期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在欧美有较大影响。
海明威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林。其父是医生,其母亲爱好艺术。1917年他中学毕业前夕,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他参加了志愿救护队,在意大利战场受重伤。1921年任多伦多《星报》驻欧洲记者,居住于巴黎。1924年至 1927年任赫斯特报系的驻欧记者。他通过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绍结识了侨盾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诗人埃兹拉·庞德,在他们的指引下积极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他的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出版,1924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
1926年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问世,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1927年海明威回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定居,后移居古巴。此间第二个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出版。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另一长篇佳作《永别了,武器》,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英国女护士和一位美国志愿军官的爱情故事,说明个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象征着人类的灾难,是现代的世界文学名著。
30年代海明威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1933)、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1936)、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1937)。 1937年海明威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身份赴西班牙报道战事。战争结束后回到古巴,创作了反映西班牙战争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40年代初海明威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1944—1945年又以《科利尔周刊》记者的身份去欧洲,战后回到古巴,古巴革命后回美国爱达荷州居住。晚期的小说《老人与海》(1952)塑造了在暴力和死亡面前顽强不屈的“硬汉性格”,获得了 1952年的普利策奖。
1954年,瑞典学院授予海明威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冯季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