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1913—1960),生于当时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蒙多维一个农业工人家庭,母亲是西班牙人,而父亲是法国人,并且于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伤而死。加缪在阿尔及尔贫民区依靠寡母艰难度日,利用奖学金读完中学,勤工俭学读完大学文科,因肺结核未能参加教师学衔考试。青年时代积极参加反法西斯运动,一度加入共产党,在穆斯林居民区从事宣传工作。热衷戏剧,组织劳动剧团上演进步剧目,亲自扮演主要角色。1937年完成随笔集《反与正》,1939年发表散文集《婚礼集》,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存在主义的观点在其作品中己见端倪。1939年写成的剧本《卡里古拉》
通过描写古罗马暴君卡里古拉近乎疯狂的行为,极富哲理地揭示了荒诞的世界。1942年发表成名作小说《局外人》,这部篇幅不大的小说轰动了巴黎文学界。小说主要表现一个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小职员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立场,通过小说,加缪试图阐明世界是荒诞的,人的生存状态也是荒诞的观点。他同时在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中进一步把这些观点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荒诞哲学。西绪福斯永无止境地推石上山的形象是加缪推崇的意识到荒诞、勇于面对荒诞、承受荒诞命运的荒诞英雄,以上 3 部体裁各异的作品形成了他的荒诞三部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缪投身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主持地下报纸《战斗报》。火热的实际斗争使加缪的思想产生了飞跃,由个人的精神反抗发展到集体的团结斗争,这一转变体现在他的小说《鼠疫》上,小说通过描写奥兰市发生的一场鼠疫,象征性地反映出法西斯蹂躏下的法国。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场鼠疫也是人类生存条件的写照,世界是荒缪的,面对荒诞的世界,人类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抗争,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医生里厄就是敢于斗争且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典型。战后,加缪的哲学思考与政治现实日益紧密,作品也带有更强烈、更明显的政治色彩,如剧本《正义者》(1949),这一剧本对暴力革命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剧中主人公之口宣称革命是为了推翻暴政,而不是建立另一种暴政。1951年发表的哲学随笔《反抗者》则进一步强化这一观点,主张有节制的反抗,反对无节制的革命,他遭到左派的猛烈攻击,对政治颇感失望,在孤独中写成了自我反省和反省时代的小说《堕落》。他最后的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则努力寻找精神依托。1957年,加缪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澈的认真态度阐明我们同时代人的意识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遇车祸身亡。
(张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