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诗人,出生于西西里岛莫迪卡镇。由于父亲是铁路职工,他从小随家庭沿铁路线不断迁移,受姑母的影响培养了对诗歌的爱好。15 岁时他在中学里同朋友们创办文学刊物,发表诗歌习作。进入大学后,起初学习土木工程,很快改学古希腊、罗马文学,后来因经济因难而辍学。他为谋生而四处流浪,当过描图员、店员、会计,饱尝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在佛罗伦萨结识了许多著名文学家,同诗人蒙塔莱成为莫逆之交,开始为进步文学刊物《索拉里亚》撰稿。翌年他出版弟一部抒情诗集《水与土》,一举成名。1939年被米兰音乐学院聘请为意大利文学教授。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外国文学也深有研究,从事大量的译介工作,先后翻译了荷马、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维吉尔、奥维德、莎士比亚、莫里哀、裴多非等人的名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支持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诗篇。1959年夸西莫多因“以充满古典热情的抒情作品表现现代人生的悲剧”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重病缠身,生命垂危,但他一直乐观积极地与疾病搏斗,1968年 6 月
14 日终因脑溢血死于那不勒斯。
夸西莫多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作品除成名作《水与土》之外,
还有三、四十年代陆续发表的诗集《消逝的笛音》(1930—1932)、《厄拉托与阿波罗》(1932—1936)、《新诗》(1932—1942),这些作品抒写诗人对故乡西西里岛的眷恋,对童年的回忆和对青年时代恋人的怀念,主要表现诗人个人的情怀和思绪。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诗人进行了一次战斗的洗礼他认为战争和抵抗运动“摧毁”了诗歌的传统内容,“提出了人的价值和新观念”;他开始“更多地追求对话,而不是独自”,不再只是抒发个人的感概,而是在抒情诗的内涵中增添了“社会诗”的成分,诗从表现个体的“我”过渡到集体的“我们”,他一改过去低回婉转的吟唱,写出激奋昂扬的战歌,代表作品是诗集《日复一日》(1945)。这部以反法西斯为内容的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发表之后一时被群众广为传诵。战后他出版一系列诗集:《生活不是梦》(1949)、《真假绿色》(1956)、《乐土》(1958》、《给予和拥有》(1966)等,作品表达了诗人坚定崇高的生活信念:生活不是梦幻,而是义务,人应当不断追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诗人的使命是“改造世界”和“重新造就人。”
夸西莫多善于捕捉内心感触最深的瞬间和摄取自然景象中新奇的意境,写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抒情佳作。他的诗想像丰富、语言简炼明快,在
隐密派诗歌中独树一帜。
(吴正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