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镇一面粉厂主之家。自幼由于母亲影响,接触了欧洲古典文学作品,深受希腊古典文学和《圣经》的熏陶。1920 至 1925年间,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文学和海洋政治学。因生活所迫,曾与下层人民一起生活,
从事过多种体力劳动,做过牧场工人、木工学徒、油漆匠、运输工、实验室助手等。曾就职于美国及巴黎的几家报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欧洲出任战地记者。1964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 12 月 20 日,在纽约死于心脏病。

斯坦贝克在上大学期间开始写作,最早的几部作品《金杯》(1929)、《天堂的牧场》(1932)、《献给一位无名的神》(1933)均未引起重视。直至 1935年《托蒂亚平地》问世,才受到文艺界与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与欢迎。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托蒂亚平地》、《相持》(1936)、《愤怒的葡萄》(1939)、《伊甸园以东》(1952)、《烦恼的冬天》(1961);中篇小说《人与鼠》(1937)、《月落》(1942)、《珍珠》(1947)等。还有同好友合写的反映他们一起采集海洋生物标本内容的报道《科尔特兹之海》(1940),里面包括了斯坦贝克对生活的许多看法:反映游历苏联与美国内容的《俄罗斯纪行》(1948)、《和查利同游考察美国》(1962);二次大战期间所写的欧洲战场通讯集《从前打过一场战争》(1958)。斯坦贝克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十分熟悉牧场、农场工人及佃农的生活遭遇,其作品主要以这些人作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善良淳朴的天性和贫穷困苦的生活。出于对人性论与人道主义的信仰,他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由于他热爱乡野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风格清新自然。他多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有时也使用现代派的象征主义手法,探讨现实问题,且能敏锐地感受到某些新问题正待出现,意识到现实生活的种种弊端,“把蕴含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想像力的现实主义作品。1940年,他因那部揭示出深刻社会问题、引起美国人民强烈反响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获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斯坦贝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钟志清)

为您推荐

1964年-让一保尔·萨特

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幼年丧父,在颇有文化修养的外祖父教育下成长,19 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师资格考..

1965年-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大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在俄国哥萨克地区一个职员家庭。1920年至 1921年曾担任过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武装征粮队员,在业余剧团当..

1966年-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

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生于波兰加西利亚一犹太商人、学者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1908年第一次赴巴勒斯坦定居。 1913年赴德国,讲授希伯来文学。1924年重返巴..

1966年-奈丽·萨克斯

1967年-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出生在危地马拉城,父亲是一位知名法官,母亲是小学教师。由于受到独裁当局的迫害,全家迁至内地小镇居住。..

1968年-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说家。战前作为新感党派文学的旗手,倡导艺术至上主义,追求新的感觉与文体。川端康成艺术生命很长,原因除了艺术感觉的独特性外,尚因作品的..

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

萨缪尔·贝克特(1906—),用法语和英语写作的爱尔兰剧作家和小说家,生干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结识侨居巴黎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曾担任他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