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幼年丧父,在颇有文化修养的外祖父教育下成长,19 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在中学教书多年。1933至 1934年在柏林进修哲学,得以接触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胡塞尔的学说,对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的代表作日记体小说《恶心》(1938)就是存在主义的著名小说。主人公罗康坦在外省埋头撰写 18 世纪冒险家罗勒崩侯爵的传记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存在毫无价值,周围的世界也是一个污秽龌龊的世界,人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船,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恶心也就由此而生。人生虚无、世界荒诞这些存在主义观点得到初步阐明。短篇小说集《墙》(1939)也进一步表达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萨特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1941年获释,参加了法国地下抵抗运动。1943年发表《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作。其中的许多观点都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被形象化,被迅速普及开来,在 40年代风靡一时。40年代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鼎盛期,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第一个剧本《苍蝇》(1943)以奥瑞斯忒斯铲除暴君并为父报仇的古希腊传说为题村,阐明人必须用意志和行动去争取自由。1944年上演的哲理剧《禁闭》被誉为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主角是一男两女,他们死后在地狱里互相折磨、互相追逐,说明客观世界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证明了“他人即地狱”的观点。1946年,上演了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和《毕恭毕敬的妓女》两部戏剧,前一部刻画了一群反对维希投降政府的爱国志士的英雄形象;后一部则反映美国的种族主义问题,对反压迫、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厚望。1948年上演的《肮脏的手》虚构了一个东欧国家共产党内两个派别的斗争,表现政治斗争的实质是个人的意志冲突,这是一
出探讨动机与目的、暴力与人道问题的政治剧。40年代发表的小说三部曲《自由之路》是萨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马蒂厄的人生道路表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同时也显现出存在主义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些特点。作为文学批评家,萨特还发表了三部研究著作,及 10 部《境况种种》。1963年发表自传体作品《词话》。1964年,瑞典学院“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1980年萨特逝世,5 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张容)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