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哈里·马丁逊

哈里·马丁逊(1904—1978),瑞典诗人、小说家。出生于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的亚姆斯霍格镇。父亲原是船长,后离船经商。他 6 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丢下 7 个孩子只身前往美国谋生。他被送进教区福利机关,福利机关又把他交给收费最低的农家抚养,小小年纪除了要干笨重的体力劳动外,还经常受到养父母的虐待,他的童年异常凄惨。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幻望着能飞向大自然,飞向大海,这一切在他的著名自叙体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和《出路》(1936)中都有极为生动的描述。16 岁后,他在外国轮船上当司炉工、水手,到过印度、南非等许多地方。异国情调和海洋风光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49年,他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74年他同瑞典另一位作家埃温德·雍松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是“由于他的作品通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马丁逊的诗作浩繁,他是个迅思多产的诗人。1931年出版的诗集《诺尔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收集了他回忆辛酸童年和描写海上瑰丽风光的诗篇。 1956年发表的长诗《阿尼阿拉号》使马丁逊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1959年,这首长诗被改编成歇剧,至今屡演不衰,成为当代瑞典的经典作品。

马丁逊非常向往中国,收集在《信风集》(1945)中的长诗《李阚在树下的一席谈》通篇是老庄哲理。他以中国为题材杜撰的历史刷《魏朝三刀》(1964)也颇负盛名。马丁逊的其他作品还有散文《无目标的旅行》(1932)、《再见吧!好望角》(1933)、长篇小说《通向钟国之路》(1948)等。
马丁逊的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有神秘、悲观色彩。他常常自己造词,作品较为晦涩难懂。

(石琴娥)

为您推荐

1976年-索尔·贝娄

索尔·贝娄(1915—),美国小说家,1915年 6 月 10 日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父母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贝娄的童年在蒙特刊尔的犹太人居住区度过。9 岁时随父母迁居美国芝加哥,在芝..

1977年-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

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1898—1984),西班牙诗人,1898年 4 月 26 日生于塞维利亚一个铁路工程师的家庭,1900年全家迁居马拉加,1909年又迁居马德里。16 岁进马德里中央大学攻读法律,..

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1904年 7 月 14 日出生于当时被沙皇俄国占领的波兰莱昂辛地区。后随父母去华沙附近的拉德捷敏。辛格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犹太教的..

1979年-奥迪赛乌斯·埃利蒂斯

1980年-切斯瓦夫·米沃什

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波兰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史教授。出生于立陶宛塞特伊涅的一个波兰知识分子家庭,曾在维尔诺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期间便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是“..

1981年-艾利亚斯·卡内蒂

艾利亚斯·卡内蒂(1905—),英国德语作家。祖上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15 世纪移居黑海沿岸。卡内蒂从小随父母迁居英国的曼彻斯特。父亲由于惊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息而死于..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1928年 3 月 6 日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小镇,父亲是邮电所报务员,母亲是一名上校的女儿。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7 岁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