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
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1898—1984),西班牙诗人,1898年 4 月 26 日生于塞维利亚一个铁路工程师的家庭,1900年全家迁居马拉加,1909年又迁居马德里。16 岁进马德里中央大学攻读法律,并且在高等商业学校攻读贸易专业。1919年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一家工业公司供职并在中学授文学课。但不久转向文学方面,结识了名诗人达马索·阿隆索,爱上了诗歌。因患重病,不得不长期居住山区,但不断前往马德里。1922年结识著名诗人阿尔贝蒂等文坛要人。1024年正式开始诗歌创作。1926年起为《西方杂志》、《海岸》、《卡门》、《中午》等刊物撰稿,从此致力于写恃。
1927年 5 月间,为纪念西班牙夸饰主义诗人贡戈拉逝世 300 周年,他与阿尔贝蒂、纪廉、迪埃戈、加西亚·洛尔卡等年轻诗人聚会,研讨诗歌创作,主张突破传统模式,采用新形式,倡导诗歌创新,因此被称为“二七年一代”诗人。这些诗人为当代西班牙诗歌的革新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192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轮廓》,受到好评。但不久再度患病,长期卧床,1932年进疗养院治疗,割除一肾。同年出版第二木诗集《如唇之剑》。在数年的疗养期间,创作了《毁灭或爱情》和《大地的激情》两部诗集。因而于 1935年获西班牙国家文学奖。
1934年与担任驻西班牙领事的智利诗人聂鲁达相识,并为他创办的《绿马》诗刊写稿。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诗人深感不安,且疾病缠身,只得离开首都,前往米拉佛洛雷斯,在那里广泛阅读了德、法、英等国的文学名著,并写了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诗集《孤独的世界》。经过几年的持续工作, 1944年 5 月出版诗集《天堂的影子》,获得成功,受到诗坛祝贺,诗人也被尊为青年诗人的导师。
1949年被选为西班牙皇家语言科学院院士。这时他抱病坚持写作,并不时外出旅行、讲学,和文艺界人士交往。
进入 50年代后,诗人的创作活力焕发新的生机,陆续出版诗巢《最后的诞生》(1953)、《心的历史》(1954)、《在一个辽阔的领域里》(1962)、《带名字的肖像》(1965)、《终极的诗》(1968)。
1968年出版《诗歌全集》,1969年获西班牙“批评”奖。70年代出版最后两部诗集《海与夜的选集》(1971)和《认识的对话》(1974)。
1977年,“由于他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诗作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现代流派,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84年 12 月 13 日因病在马德里逝世。
(朱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