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艾利亚斯·卡内蒂

艾利亚斯·卡内蒂(1905—),英国德语作家。祖上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15 世纪移居黑海沿岸。卡内蒂从小随父母迁居英国的曼彻斯特。父亲由于惊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息而死于心脏病突发。卡内蒂和母亲搬到维
也纳和苏黎世,从此学习德语,并终生用德语写作。

他从 1924 至 1929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从 1924年至 1938年定居维也纳,间或去柏林,结识了巴别尔、格罗茨、布莱希特等艺术家和文学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迷惘》于 1935年出版,以二三十年代的维也纳为背景,通过书呆子式的人物汉学家彼得·基恩的悲剧,表现了人性丧失、道德堕落、精神被贪欲毁灭的社会现实,采用怪诞的手法,用形形色色的畸形人物表现异化了的世界。卡内蒂还创作了《婚礼》(1932)、《虚荣的喜剧》(1950)、《确定死期的人们》(1956)等剧本。有的剧本没有主角,没有情节,只表现某种场面和状态,揭露并讽刺当时社会上某些丑恶行径和变态心理:有的则表现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人们对死亡的抗拒。

1938年卡内蒂流亡英国,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写了许多文章、杂感、随笔、日记,集中思考生、死、权力和群众的关系等哲学、人类学问题。后来收集成书出版的有《人间,1942—1972年笔记》(1973)、《文字的良心》(1975)、《耳闻证人》(1974)。《群众和权力》(1960)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他的自传体小说《获救之舌》(1977)、《耳中火炬》(1980)、《眉目传情》(1985)被誉为德语传记文学中的佳作。

卡内蒂具有流亡作家的特点,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内省、深沉、探索人生的特色,善于以简洁的文字勾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通过人物讲话的语汇。声调和姿势来塑造角色。他对中国文化也有很深的造诣。

由于战乱等原因,卡内蒂的小说在当时没能引起大的反响,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位作家又被重新发现,他在 1981年因“作品具有辽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潘源)

为您推荐

1983年-杰拉尔德·戈尔丁

威廉·杰拉尔德·戈尔丁(1911—),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的康沃尔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当过演员和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投身于英国皇家海军,战后重返教育..

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人。1901年 9 月 23 日生于布拉格,1986年 1 月 10 日在布拉格逝世。他出生于工人家庭,在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布拉格日什科夫工人区长大,童年..

1985年-克洛德·西蒙

克洛德·西蒙(1913—),生于马达加斯加首府塔那那利佛,在法国东比利牛斯省度过童年时代。曾在巴黎、牛津、剑桥等地大学求学,并从名师学画,绘画方面修养颇高,他日后的文学..

1986年-沃尔·索因卡

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美国诗人,原籍苏联。1940年 5 月 24 日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父母亲均是犹太人。他从小由于家庭的原因对正规教育不感兴趣。15 岁起在工厂、..

1988年-纳吉布·马哈福兹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埃及作家。1911年 12 月 11 日生于开罗杰马那勒老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阿卜杜·阿齐兹是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爱国者,其母慈祥开明,富有文化修养..

1989年-卡米略·何塞·塞拉

卡米略·何塞·塞拉(1916—),西班牙小说家、散文家。1916年 5 月 11 日生于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拉·科鲁尼亚省帕德隆市的伊里业·弗拉维亚镇,在马德里度过童年,后来长期住在帕尔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