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人。1901年 9 月 23 日生于布拉格,1986年 1 月 10 日在布拉格逝世。他出生于工人家庭,在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布拉格日什科夫工人区长大,童年生活十分凄苦,未念完中学就跨进社会,在报界任职并从事文学工作。塞弗尔特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积极投入革命斗争,参加了共产党并去苏联参观访问。在布拉格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他迷恋上了捷克古典诗词和现代诗,特别喜欢被称为捷克的“诗圣”——扬·聂鲁达的诗作,并开始了写作的最初尝试。不满 20 岁,他就奉献给诗坛一部诗集《泪城》。从此,他用自己富于创造性的笔,开始在诗歌的田野上辛勤耕耘。
在爆发两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处于暂时低潮的 20年代,西方的哲学思想和各种文艺流派对捷克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捷克现代派诗歌兴起。塞弗尔特等人于 1920年发起组织捷克 20年代最有影响的现代派文学团体“旋覆花社”。当时,塞弗尔特在政治上退出共产党,在艺术上向法国诗人兰波、阿波利亲尔等人寻求借鉴。这时期出版的诗集如《全是爱》(1923)、《无线电波》(1925)等,己不像《泪城》那样画面明晰、感情炽烈。1923年他赴法国、瑞士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与现代派诗人们的联系。
30年代,特别是 1936年以后,捷克的独立日益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威胁,慕尼黑协议出卖了诗人的祖国。这时,塞弗尔特彻底从“自我”走向了沸腾的斗争生活。这一时期主要诗集有《别了,春天》、《披上白昼的光》、《鲍日娜·聂姆佐娃的扇子》以及《石桥》等。
1945年,他的祖国获得了新生,诗人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面对现实,反映时代,竭力反对“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那种死水一潭的文坛局面。由于他曾多次带头批评捷克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以及反对个人崇拜等,他受到过多次的公开批判,因而多次中断创作。这段时期的主要创作有诗集《穷画家到世间》、《继克托尔卡之歌》、《母亲》、《孤岛上的音乐会》、《哈
雷彗星》、《铸造的钟》、《皮卡迪利的伞》、《避瘟柱》以及回忆录《世界美如斯》。
塞弗尔特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工作达 60年之久,写了 30 部诗集和几部散文集。他曾一度担任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主席的职务。为表彰他对捷克新诗的发展创作的重要贡献,共和国总统曾于 1966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并再版他的诗集。1971—1984年间,他的诗作已出版了 18 卷共 17 万 8 千册。它们已成为捷克斯洛代克人民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塞弗尔特彼授予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获奖时已卧床不起,只是在获奖后发表过唯一的一次谈话(见本书第四编)。
(蒋承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