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小说描写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毕诺业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德高望重的梵社成员帕瑞什先生,不久爱上了他的女儿罗丽妲。此事遭到好友戈拉的坚决反对。戈拉是印度爱同协会的主席,也是印度教青年们的领袖。他恪守印度教的一切规则,认为印度教徒与梵社姑娘结婚,就是背叛印度。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用雄辩激昂但又不失偏激的语言同梵社青年领袖哈兰进行争论,以致赢得曾和哈兰有过不成文婚约的帕瑞什先生的养女苏查丽妲的爱,
戈拉很快也坠入爱河,但他故意回避苏查丽妲。他来到乡间,体验到印度种姓制度的荒谬,并因抗议警察镇压农民而被捕入狱。毕诺业与罗丽妲勇敢地冲破门户之见,结为伉俪。出狱后的戈拉试图按印度教规举行盛大的涤罪礼,不料此时却从父亲口中得知:他的生身父母都是爱尔兰人,善良的印度妇女安楠达摩依是他的养母,他没有资格信仰印度教,没有资格举行涤罪礼。刹那间,戈拉觉得他的一生就像一个离奇的梦。多年的信仰变成了碎片。但冷静下来后,他又有一种卸掉包袱的轻松感,他把消息告诉苏查丽妲及帕瑞什一家,说:“今天,我真正是一个印度人了!在我身上,不再有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间的对立了。”他终于拉起了心爱姑娘苏查丽妲的手。他回到家里,把头匍伏在养母脚下,激动地说:“我到处寻找的妈妈原来一直坐在我的屋子里。您没有种姓,不分贵贱,没有仇恨——您只是我们幸福的象征!您就是印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