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蒂在魏玛》

(1939)

这部长篇小说写歌德于 1772 年与青年时代的恋人夏绿蒂分别后,事隔 44 年,于 1816 年两人在魏玛重逢的故事。1816 年 9 月 22 日,丈夫早已去世的夏绿蒂携女儿和侍女到魏玛探亲访友,下榻于大象旅馆。绿蒂的到来立即引起全城轰动,到处沸沸扬扬,大家都想一睹她的风姿。求见者向夏绿蒂讲述了歌德在魏玛的生活和创作。小说细腻地刻画了歌德与绿蒂重逢时的各自心态,再现了当时时代、社会的种种风貌。小说只是摄取了 3 个时间段:绿蒂到达魏玛的当天上午,3 天以后歌德设午宴招待绿蒂以及 10 月 9 日绿蒂独自在魏玛歌剧院看完戏、歌德送她回旅馆时在马车上的告别谈话。这是一部小说,不是传记,但实质性的部分,都有真实的生活依据。小说的第 7 章插入歌德的一段长篇独白。这篇独白具有意识流的特点,但又有逻辑上的条理性与理性的深刻性。独白再现了歌德生活的时代、他复杂的性格和卓越的思想,揭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不断超越、不断进取,反映了歌德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部小说写于流亡时期,它还具有超出一般历史小说的时代和社会的深层内涵。歌德坚持人道主义理想,为德国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对当时反人道主义、破坏德国文化和歪曲歌德形象的法西斯主义不啻是一次有力的抨击。

为您推荐

《大街》

(1920) 《大街》是在美国引起轰动的作品。多少年来美国人总是乐于相信:上帝创造了乡村,魔鬼创造了纽约城。《大街》把这种观念突然永远地结束了。 卡罗尔大学毕业后随丈夫来..

《巴比特》

(1922) 小说通过对自鸣得意、市侩气十足的商人乔治·巴比特的刻画,嘲讽所有的美国商人,并以此全面地抨击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剖析了美国社会的精神实质。 巴比特在美国典型..

《阿罗史密斯》

(1925) 《阿罗史密斯》是美国化的小说,它以 20 年代美国医学界的状况为背景,全面塑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医生形象。 阿罗史密斯曾在乡间行医,也曾在大城市的公共卫生部门工作,..

《埃尔默·甘特利》

《多兹沃思》

(1929) 《多兹沃思》是作者最后一部成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一反常态,重新肯定中产阶级的品德、趣味以及美国中西部的标准。 多兹沃思是工程师出身的百万富翁,曾设计过..

《荒原和爱情之歌》

(1895) 他的第一部诗集,一共有 46 首诗,其中以第一篇《祖先》最为著名。它是一首怀古讽今、忆苦思甜的作品,立意鲜明,论证精辟,风格粗旷豪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全诗围绕..

《弗里多林之歌》和《弗里多林的乐园》

(1901) 卡尔费尔德早期创作的两部诗集。他在这两部诗集里仿效瑞典诗人贝尔曼(1740—1795)和芬兰诗人鲁恩贝格(1804—1877)创造两个人物形象作为他们各自长篇叙事诗中主人公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