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荒原》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作者汲取了英国玄学派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精华,授引德、法、意、拉丁和印度梵文等多种文字,运用神话、传说、人类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中的诸多典故,在复杂的象征框架中,以强烈的暗示和玄奥莫测的意象,刻意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死寂颓败犹如一片涸竭的荒原。
全诗共 434 行,分为 5 章,偶尔出现韵脚,主要为自由体。魏士登的《从祭仪到神话》中关于渔王和寻找圣杯的传说、弗雷泽《金枝》里关于繁殖神话的崇拜和礼仪形成了长诗的总体象征结构。
人欲横流是造成现代“荒原”最根本的原因。第一章“死者葬仪”描绘了不死也不活的现代人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第二章“对奕”对比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和堕落与下层社会的猥琐和淫乱;第三章“火的布道”揭示了情欲之火造成的庸俗猥亵,呼吁基督、佛祖救助荒原人逃脱熊熊的欲火。
作者心目中的“荒原”就是现代化大城市,当代生活只给其居民提供了“一大堆破碎的形象”和“在尘埃中的恐惧”——一种死于精神枯竭的文明。而这种“没有实体的”城市是伦敦和其它所有城市的共同特征,因而诗人笔下的荒原便从西方扩展到整个现代世界。作者提出遵循戒律、坚定信仰、赞美上帝是人性和世界复归的唯一途径。
《荒原》以其主题的重要意义及其技巧的卓越,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