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1922)

《荒原》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作者汲取了英国玄学派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精华,授引德、法、意、拉丁和印度梵文等多种文字,运用神话、传说、人类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中的诸多典故,在复杂的象征框架中,以强烈的暗示和玄奥莫测的意象,刻意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死寂颓败犹如一片涸竭的荒原。

全诗共 434 行,分为 5 章,偶尔出现韵脚,主要为自由体。魏士登的《从祭仪到神话》中关于渔王和寻找圣杯的传说、弗雷泽《金枝》里关于繁殖神话的崇拜和礼仪形成了长诗的总体象征结构。

人欲横流是造成现代“荒原”最根本的原因。第一章“死者葬仪”描绘了不死也不活的现代人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第二章“对奕”对比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和堕落与下层社会的猥琐和淫乱;第三章“火的布道”揭示了情欲之火造成的庸俗猥亵,呼吁基督、佛祖救助荒原人逃脱熊熊的欲火。

作者心目中的“荒原”就是现代化大城市,当代生活只给其居民提供了“一大堆破碎的形象”和“在尘埃中的恐惧”——一种死于精神枯竭的文明。而这种“没有实体的”城市是伦敦和其它所有城市的共同特征,因而诗人笔下的荒原便从西方扩展到整个现代世界。作者提出遵循戒律、坚定信仰、赞美上帝是人性和世界复归的唯一途径。

《荒原》以其主题的重要意义及其技巧的卓越,成为现代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之一。

为您推荐

《空心人》

(1925) 《空心人》常被认为是艾略特描写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代表作。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弥漫在整首诗里,同时也透示着艾略特不满现状的批判态度。 艾略特把现代人描绘成头脑里..

《四个四重奏》

(1943) 《四个四重奏》是一组哲学宗教冥想诗,标志着艾略特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思想主题和艺术技巧的结合达到了完美境地,语言和韵律运用娴熟,意象的创造美妙而精确。 该作品..

《喧哗与骚动》

(1929) 《喧哗与骚动》是个美国南方的故事,20 世纪的故事,是福克纳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运用复杂的形象和象征手法,利用意识流写作技巧,描绘南方望族康普..

《我弥留之际》

《圣殿》

(1931) 这是一部通俗小说,作者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客观叙述方法。它描绘性欲的罪恶与世界的衰老、腐败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不道德。 小说以一个..

《八月之光》

(1932) 这是一部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写一个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独者如何极不合理的社会法则支配,受到命运的拨弄,进而悲惨地死去。作者本人曾说,这是一个不知道..

《押沙龙,押沙龙!》

(1936) 《押沙龙,押沙龙!》是记载庄园主塞德潘一家兴盛衰败历史过程的一部世家小说,带有沉重而神秘的色彩。主人公托马斯·塞德潘幼时受过庄园主的侮辱,立誓也要成为有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