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 6 卷,1948—19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丘吉尔一生光辉的顶点,也是他著述事业的高峰。他在整个战争期间作为首相兼国防大臣在领导人民战胜敌人方面功不可没。此书卷帙浩繁,它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大量引用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以及个人档案,因此史料十分丰富,且具说服力。尽管他的某些评说不免带有反共的偏见,但是,在许多方面仍较好地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貌。第一卷描述纳粹主义于“一战”以后在德国迅速崛起并积极准备对外侵略,但由于当时英法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终于未能制止战争。丘吉尔接替张伯伦担负起领导战时内阁的艰巨责任。第二卷写法国战败投降,英国在欧洲孤军奋战,不仅顶住了德国的狂轰滥炸,并且还挫败了希特勒入侵英伦的“海狮计划。”第三卷写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从此中、美、英、苏组成了反法西斯的伟大同盟。第四卷写战争中的挫折和转折。第五卷写盟军四位最高统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和蒋介石)分别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第六卷从诺曼底登陆一直写到战争结束。丘吉尔明确指出西方世界和苏联的矛盾孕育着更为严重的危险。全书在笼罩着未来的浓重阴影中结束。

为您推荐

《英语民族史》

(共 4 卷,1956—1958)。 这是丘吉尔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早在 30 年代,他已写成此书初稿,由于战争爆发,未能修改补充,这一工作直到战后才得以完成。此书从英语民族的起源、发展..

《太阳照样开起》

(1926) 小说通过描写战后旅居巴黎的英美青年的生活,揭示了战争给整整一代青年带来的幻灭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玩世不恭态度。男主人公杰克是美国记者,因战争中身负重伤丧失了性..

《永别了,武器》

(1929)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通过美国中尉亨利的战争遭遇,描述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扼杀人的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无谓地相互残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明..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丧钟为谁而鸣》

(1940)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人生观和艺术探索的里程碑,被广泛地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尽管小说中贯穿着海明威的一贯主题——爱情、战争和死亡,但却一扫迷惘、幻灭、厌倦..

《老人与海》

(1952) 《老人与海》直接面对一个古老而宏大的文学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厄运的挑战。小说中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热爱大海,泰然自若地接受海上生活的艰辛和残酷。他一..

《莎尔卡·伐尔卡》

(1931—1932) 小说背景设在冰岛海岸的一个捕鱼业小镇。小说典型地反映了受剥削的贫苦渔民的悲苦处境以及他们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所作的斗争。女主人公莎尔卡·伐尔卡是个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