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1929)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通过美国中尉亨利的战争遭遇,描述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扼杀人的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无谓地相互残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思想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救护队服役的美国中尉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萍水相逢,互生爱意,但亨利并非发自内心地爱,他把与凯瑟琳的交往视为逢场作戏。不久,亨利负了重伤,被转移到米兰的红十字医院治疗,在那里同凯瑟琳再次相会。这次重逢攸亨利产生了强烈的爱的欲望,他们昼夜相聚,生发出真正的、互相依赖的爱情。可是好景不长,亨利伤愈后 3 周接到返回部队的通知。他刚回救护队,就因意军惨败而撤退,途中被意军误认为德军的奸细而逮捕。他在等待处决时伺机逃脱,历尽艰险,一直潜逃到施特累沙才找到了凯瑟琳。他们躲开隆隆的炮声,在旅馆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数天后,亨利身份暴露,他们逃到中立国瑞士,在那里熬过了一冬。然而春天里凯瑟琳母子死于难产,亨利徒然哀伤。

尽管这部小说赞美军人的品德,但作者的厌战情绪驱使他描写了从战争世界到爱情王国的迁移。通过战争中的耳闻目睹,亨利明白了各国政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狂热宣传完全是弥天大谎,他体味出了“神圣”“光荣”“牺牲”这些字眼的讽刺意义——战场上的牺牲好比芝加哥的屠宰场。战争的残酷和混乱使亨利最终感到了厌倦;身负重伤陷于无所不在的死亡威胁之中,令他渴望充满温暖的生活。在与凯瑟琳的相爱中,他找到了这种生活。永别了战争之后,爱情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而爱人既死,他的精神也就完全崩溃了。在凯瑟琳死去之前,他已隐约地悟出了死亡和苦难是一个定数,他能逃出可怕的战场,却无法逃脱死神的魔掌。它暗示着:生存实质上就是场悲剧。因而亨利不可避免地充满悲观幻灭情绪。残酷的帝国主义战争毁灭了亨利的本该是美好的人生。

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像主人公亨利中尉一样,海明成本人也曾服役于意大利军队,腿部也曾严重受伤。不过,海明成本人的人生观似乎要比小说表达的更为成熟和乐观。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简短而真切的内心独白引领读者亲历其境,
环境描写充满情感与寓意,语言简练含蓄,富有表现力。《永别了,武器》显示了海明威艺术上的成熟。

为您推荐

《乞力马扎罗的雪》

(1936) 这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写作家哈里与情人海伦来非洲游猎,不慎把腿擦破而得不到治疗,终患坏疽病等待死神降临的临终前一天的生活。作者用回忆联想、幻觉梦境的意识..

《丧钟为谁而鸣》

(1940)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人生观和艺术探索的里程碑,被广泛地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尽管小说中贯穿着海明威的一贯主题——爱情、战争和死亡,但却一扫迷惘、幻灭、厌倦..

《老人与海》

(1952) 《老人与海》直接面对一个古老而宏大的文学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厄运的挑战。小说中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热爱大海,泰然自若地接受海上生活的艰辛和残酷。他一..

《莎尔卡·伐尔卡》

《独立的人们》

(1934—1935) 小说描写一位刚毅、正直、具有萨迎英雄气概的个体农民比亚图尔通过个人奋斗得到幸福生活的梦想的破灭。独立是劳动人民千年以来一个永恒的梦。比亚图尔当了 18 年雇..

《世界之光》

(1937—1940) 系列长篇,由 4 部小说组成,即《世界之光》、《夏日土地上的华屋》、《诗人之家》和《天空美景》。本书以本世纪初冰岛民间诗人马格努斯·希亚尔塔森的生平事迹为基..

《原子站》

(1948) 这是一部篇幅不长的长篇小说,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作者反对“二战”结束后冰岛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把冰岛提供给美国作军事基地。小说女主人公乌格拉从北方农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