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的雪》

(1936)

这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写作家哈里与情人海伦来非洲游猎,不慎把腿擦破而得不到治疗,终患坏疽病等待死神降临的临终前一天的生活。作者用回忆联想、幻觉梦境的意识流勾勒出了哈里的一生。

哈里本是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战的军人,战后寄居巴黎贫民区,开始写作生涯,但却什么都没写成。他只感到难忍的孤寂,于是借酒浇愁,沉溺于酒色逸乐之中,以谎言为生,扮演着自己所鄙视的角色。在他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将被毁灭、感到生之厌倦的时候,为了振作精神,来到非洲狩猎旅行。

作者把哈里在命在旦夕时所感到的厌倦和愤怒,与其在梦幻中体会到的人生乐趣糅合在一起,他对残酷战争的愤怒、对自己与海伦居住在巴黎阔人天堂的腐朽享乐生活的怨恨,和对自己将被毁灭的处境的愤恨都交织着往昔种种生的欢乐,蕴含着对新生的希望。这种绝望与希望的复杂心绪的并举,把小说渲染得哀婉动人。

作品以乞力马扎罗山终年积雪的雪景开篇,又以在阳光照耀下的白得耀眼的山巅雪景作结,象征着战胜了精神痛苦、摆脱了残病躯休之后的人类精神的永恒。

为您推荐

《丧钟为谁而鸣》

(1940)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人生观和艺术探索的里程碑,被广泛地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尽管小说中贯穿着海明威的一贯主题——爱情、战争和死亡,但却一扫迷惘、幻灭、厌倦..

《老人与海》

(1952) 《老人与海》直接面对一个古老而宏大的文学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厄运的挑战。小说中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热爱大海,泰然自若地接受海上生活的艰辛和残酷。他一..

《莎尔卡·伐尔卡》

(1931—1932) 小说背景设在冰岛海岸的一个捕鱼业小镇。小说典型地反映了受剥削的贫苦渔民的悲苦处境以及他们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所作的斗争。女主人公莎尔卡·伐尔卡是个私生..

《独立的人们》

《世界之光》

(1937—1940) 系列长篇,由 4 部小说组成,即《世界之光》、《夏日土地上的华屋》、《诗人之家》和《天空美景》。本书以本世纪初冰岛民间诗人马格努斯·希亚尔塔森的生平事迹为基..

《原子站》

(1948) 这是一部篇幅不长的长篇小说,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作者反对“二战”结束后冰岛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把冰岛提供给美国作军事基地。小说女主人公乌格拉从北方农村来..

《我和小银》

(1906) 西班牙诗人胡安·拉蒙·希门年斯的重要散文诗集,1906 年动笔,当年出版,迅速被译成英法德意等 10 多个国家的文字,成为流行西方的优美抒情诗集。 全书的诗篇共计 138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