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写的是一位住在今日耶路撒冷的老妇黛拉,她正直、仁慈、谦和、乐于助人。叙述人“我”与之偶然相遇,后渐渐熟悉,方知黛拉婆婆已是百岁高龄,丈夫和儿子均已过世,她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圣徒,她的家就橡一个祈祷所,只有少数几样点缀:一盏铜手灯、一只铜水壶、一只铜吊灯、一本圣经、一本祈祷书,以及一册参考书,呈现出唯教堂才有的宁静淡雅之美。
黛拉婆婆认为:一个人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了的,从他出生到死亡的一刻,都是如此,即使他将来还要念多少首赞美诗,也是一样。她虽然经历坎坷,但心底里却隐藏着一个强烈的愿望,盼望着救世主降临人世,这是她活下去的支柱。她曾说过:“假使我知道我们的救主明天将会来到的话,我当然愿再在这个尘世多捱一天。但过了一天又一天,我们的救主仍然迟迟不来,多活一天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庆幸可言?”一天,她清“我”替她写信。并向“我”讲述了自己感伤的经历。最后,她孤独地死去了,人们尊称她为“圣人”。
本文是阿格农的一个短篇力作。它将黛拉婆婆的故事与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以及民族意识结合在一起,技巧娴熟。文中所提到的旧城已于 1948 年阿以之战中被毁,抚今追昔,令人不胜伤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