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皇》

(1954)

这是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香蕉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是《强风》(1950)和《被埋葬者的眼睛》(1955)。三部曲深刻揭露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一家势力雄厚的香蕉公司对危地马拉进行经济渗透和残酷剥削的情景。

《绿色教皇》的中心人物是个名叫杰·马克·汤普森的美国人。他是种植香蕉的美国佬、手拿支票和利刃的大老板、一个残忍的剥削者。在他的拽制下,美国公司一步一步侵占危地马拉在大洋沿岸的肥美土地。凡是拒绝廉价出售土地的农民,都遭到暴力的剥夺,房屋被破坏,被赶出自己的家园和土地。农民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结果遭到杀害。一个叫玛雅丽的年轻农妇由于反抗美国佬,拒绝同美国人结婚,宁死不屈,最后投河自尽,表现了危地马拉人的反抗性格和牺牲精神。作者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玛雅丽自尽前的每个场景,使用了各种象征手法、形象譬喻和诗的语言。诗和散文融为一体,形戍统一的节奏,统一的情调,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小说的另一个正面人物奇伯·奇伯更是一个足智多谋、英勇无畏的英雄。他和人民站在一起,坚决反对把土地交给果品公司,新一代的青年男女都采取了同样行动。

所们“绿色教皇”,就是美国资本主义势力,就是以种植香蕉剥削人民的冷酷无情的上帝。美国佬们把危地马拉人看作树根、骨骼、毛发和汗水,非把他们连根拔掉不可。小说以生动的事实揭露了美国佬们的奸诈、狡猾、残暴、狰狞的嘴脸。作为反面人物,他们的形象也是生动的,但是令人生厌,可恶可憎。

小说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运用危地马拉人民表达思想的严格的口语。这种语言丰富多采,既有民间流行的成语,也有惯用语。如果研究

20 世纪危地马拉民间语言的话,这部小说就是第一流的语言文献宝库之一。此外,作者还采用排比,不厌其烦地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这种方式直截了当,富有诗意,表现了作者对印第安土著居民思维方式和语言技巧的研究和吸收。

(朱景冬)


为您推荐

《十六岁日记》

(1925) 川端康成的处女作。作品以自传性的纪实手法,描述川端早期的特异经历与感受。小说描写主人公“我”在临终的祖父床前守护。叙述风格真切感人、纤细入微,已可见出川端日..

《伊豆舞女》

(1929)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小说描述作者中学时代到伊豆旅行时的经历与感受。而此作之前,川端已有《招魂祭一景》等诸多作品问世,且作为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已经确立了..

《雪国》

(1948)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典型的日本现代抒情小说。小说情节单纯,结构松散,却十分符合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学风范。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描写了岛村、驹子和叶子间隐秘的三角关..

《千鹤》

《湖》

(1954)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日本作家中村真一郎将该作誉为战后日本小说中的最佳之作。显然小说关注人物的潜在意识亦即内部现实,并且打乱了正常的时序。现时的主人公银平与记..

《古都》

(1962)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文体上具有京都方言风味。在京都浊具文化色彩的自然、祭节和社会风俗背景下,川端虚构了一对美貌的孪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不难看出,川端对于日本..

《莫洛依》

(1951) 这部小说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身份不明的莫洛依为了一个他自己都模糊不清的目的——似乎是去看望正在死去的母亲,又似乎是出于其它难以言明的隐秘动机——登上了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