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日记》

(1925)

川端康成的处女作。作品以自传性的纪实手法,描述川端早期的特异经历与感受。小说描写主人公“我”在临终的祖父床前守护。叙述风格真切感人、纤细入微,已可见出川端日后自然抒情的文体特征。很显然,祖父的形象具有立体感,是一个人生落伍者老人形象。作品只是几天日记的缀合,但实际上祖父生涯体现出的特异人生,使其成为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病床记录乃人生记载,同时漾出古老的日本家庭气息。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作与川端康成的总体风格尚有差异。川端日后的代表作品大都具有浓重的主观唯美性,《十六岁日记》却较具客观写实特征。因而这部小说对于了解川端康成的生平乃至早期精神,具有无可忽视的意义。

为您推荐

《十六岁日记》

(1925) 川端康成的处女作。作品以自传性的纪实手法,描述川端早期的特异经历与感受。小说描写主人公“我”在临终的祖父床前守护。叙述风格真切感人、纤细入微,已可见出川端日..

《伊豆舞女》

(1929) 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小说描述作者中学时代到伊豆旅行时的经历与感受。而此作之前,川端已有《招魂祭一景》等诸多作品问世,且作为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已经确立了..

《雪国》

(1948)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典型的日本现代抒情小说。小说情节单纯,结构松散,却十分符合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学风范。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描写了岛村、驹子和叶子间隐秘的三角关..

《千鹤》

《湖》

(1954)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日本作家中村真一郎将该作誉为战后日本小说中的最佳之作。显然小说关注人物的潜在意识亦即内部现实,并且打乱了正常的时序。现时的主人公银平与记..

《古都》

(1962)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文体上具有京都方言风味。在京都浊具文化色彩的自然、祭节和社会风俗背景下,川端虚构了一对美貌的孪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不难看出,川端对于日本..

《莫洛依》

(1951) 这部小说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身份不明的莫洛依为了一个他自己都模糊不清的目的——似乎是去看望正在死去的母亲,又似乎是出于其它难以言明的隐秘动机——登上了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