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1948)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典型的日本现代抒情小说。小说情节单纯,结构松散,却十分符合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学风范。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描写了岛村、驹子和叶子间隐秘的三角关系,即以越后地方的汤泽温泉为背景,抒情性地勾现出雪国艺妓驹子的爱恋、叶子的朦胧美、以及虚化笔法下的主人公岛村形象。但实际上,川端的主要关注并不在人物、情节或作品结构,而是以新感觉派的表现方式,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意境与文体。《雪国》被称作新感觉派文学的顶峰之作。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可称为日本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主要特征在于:注重语言新的表现与感觉,运用暗示或象征探究感觉内部潜存的人生存在与意义,或在病态、颓废式的神经感觉中包容理性的要素。这些特点,显然融汇于川端的多数作品中。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结构和人物感觉等诸方面,《雪国》均集中体现了前述表现特点。小说在简单的情节、若即若离的人物关系描述中,融进了川端本人的人生观与美学意念,因而不能用肯定、否定的简单划分,认定作者在颂扬主人公岛村的生活态度。川端认为,人生是虚幻的,自我作为现实的存在无意义,乃至由此生出虚无与悲哀的感觉。这种观念性,
体现在岛村的形象中,也象征性地依附于驹子、叶子身上。

就是说,《雪国》中人物主要体现某种颓废情趣。而这种情趣是日本式的。源自本能的冲动亦即一种切近死亡、毁灭的虚无或悲哀。川端强调说,这虚无不是西方式的虚无主义,而是东方式基于直觉悟性的“无”。否定性的评价认为“颓废的美”或“颓废与死亡的文学”是消极的。但作为共识,又承认这种倾向代表了日本传统美学的一个特征。总的说来,日本国内对于《雪国》的评价褒大于贬,有人誉之为“昭和文学的杰出代表”,或“抒情文学的巅峰”,“纪录了川端文学的一个顶点”。

国际文坛也对《雪国》予以极大关注。至今已译为几十个国家的文字。

我国亦有多种译本。

为您推荐

《湖》

(1954)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日本作家中村真一郎将该作誉为战后日本小说中的最佳之作。显然小说关注人物的潜在意识亦即内部现实,并且打乱了正常的时序。现时的主人公银平与记..

《古都》

(1962)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文体上具有京都方言风味。在京都浊具文化色彩的自然、祭节和社会风俗背景下,川端虚构了一对美貌的孪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不难看出,川端对于日本..

《莫洛依》

(1951) 这部小说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身份不明的莫洛依为了一个他自己都模糊不清的目的——似乎是去看望正在死去的母亲,又似乎是出于其它难以言明的隐秘动机——登上了漫漫..

《等待戈多》

《结局》

(1957) 独幕剧《结局》是贝克特重要的剧作,一共有 4 个出场人物:汉姆、仆人克洛夫以及汉姆的父母纳格和纳尔。这 4 个人都身有残疾,没有一个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汉姆患瘫痪症,..

《最后一盘录音带》

(1958) 贝克特的这出独幕剧别出心裁,写的是一个老人克拉普不时地播放他 30 年前录的一盘录音带,随着录音机磁带的转动,他不停地回忆着过去的时光。现在的他脸色暗淡无光,头..

《啊,美好的日子》

(198l) 这是贝克特的一部两幕剧。第一幕,在刺眼的光芒下,在万里无云的碧空和光秃秃的平原,枯黄的草地中间半截身子被埋在小丘正中的老妇维妮,从早上醒来到晚上合眼之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