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文体上具有京都方言风味。在京都浊具文化色彩的自然、祭节和社会风俗背景下,川端虚构了一对美貌的孪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不难看出,川端对于日本文化古城京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与挚爱,因而小说中的风物描写占有突出地位,甚至今人感觉到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为京都风物页塑造。同时,有别于川端的其他代表作品,《古都》相对地比较注重情节构置与人物塑造。他笔下的孪生姐妹,因家境不好成长于全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日后又奇迹般邂逅相遇。这种偶然性,也是川端始终夫注的主题。姐妹俩因贫富差别或命运所趋,天各一方历尽坎坷。姐姐千重子虽寄养于富人之家,生活上较为优越,亦饱尝骨肉分离之苦。有趣的是川端康成没有一味渲染命运的摆布,而是在淡淡的悲哀中勾现出颇具美感的骨肉之情。姐姐千重子的恋人秀男是位手艺高绝的织匠。织了一条华美的腰带却误送与妹妹苗子。这种偶然的变故,竟使秀男转念爱上苗子。姐姐千重子,并不因此妒恨妹妹,反而竭力邀请妹妹到自己的寄父母家中一块儿生活。苗子难于适应姐姐贵族般的生活方式,又因不愿夺去姐姐的恋人,苦恼不已。
总而言之,《古都》在川端的作品世界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不是新感觉派式的作品,却以传统的节奏、细腻微妙的笔法探究了人物的潜在心理,进而发掘出人物的心灵美与人情美。从美感趋向上看,《古都》与《雪国》不同,更有异于《千鹤》以及其他后期作品《名人》、《山音》、《湖》等等。《古都》的情节、人物皆符合公众读者的伦理需求,美学期待上是顺向的,给人以轻松与满足,或愉悦情绪中的悲哀感。《古都》呈现了完美的情节内容与文字修辞,但艺术形式表现的作品内涵,却有表层化趋向。相反,川端康成后期作品的特征,是逆向式的美感效应。简要说来,即人物、情节、伦理感觉等等,给人以变异的、反常的实感,甚至产生浊秽、不悦之感。毋宁说,与后期作品相比较,《古都》继承、发展了川端康成的另外一种风格物征,亦即明朗的抒情性。《古都》的存在,令川端康成的艺术面相更为丰富。无论其后期作品是否具有深层寓意,是否超越了反常的丑陋表象,作为另一层面,《古都》的确体现出川端对于人类美好情感亦即人性善的向往与颂扬。
(魏大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