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塔尖》

(1964)

这部小说的情节大致如下:中世纪一座大教堂的教长乔斯林说自己看到教堂顶上升起一座塔尖,并说自己是上帝选中完成这一奇迹的人选,他说服
上级教会批准建造这一塔尖。工头罗杰不同意加建这个塔尖,认为现有的教堂柱子支撑不了这么大的重量。但是乔斯林逼迫他设计、施工。其实乔斯林是想通过建造这一工程向教会和世人夸示自己对上帝的忠心,树立自己的声望。在建筑塔头的过程中,教堂的礼拜也停止了,乔斯林整日和一群异教徒工人混在一起。由于塔尖设计不合理,一个工人从塔上摔死。教堂看门人潘卡尔是个瘸子,又不能生育,但他的妻子古迪却十分漂亮、浪荡。工头罗杰与古迪偷情,工人们也与她乱来。潘卡尔的存在成了这些人乱来的障碍,结果被工人们偷偷杀死,埋在教堂中心的地下。乔斯林眼看这种种恶行却催着工程继续进行,原来他是以此掩盖他自己对古迪的淫欲。后来塔尖盖成,但是古迪却因怀孕难产而死,罗杰成了耽于酒精的废人。而乔斯林教长自己也大病在身,行将就木。在垂死的病榻上,乔斯林反躬自省,看到了自己无比黑暗的邪恶的内心世界: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显示自己的虔诚,他害得两个人丧命,两个家庭被毁。而大教堂也由于不堪新加上去的塔尖的重负,柱子被压弯,随时有倒塌之虞,建塔尖的过程成了这个教会伪君子丑恶灵魂大暴露的过程。

为您推荐

《过界的仪式》

(1980) 这是戈尔丁所写的航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获 1980 年度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这也是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航海日记式的小说。故事发生在..

《泪城》

(1921) 这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代表作,是与捷克老一辈无产阶级诗人风格迥异的无产阶级诗歌集。名并不着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猛烈抨击和控诉,而是着重讴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向..

《无线电波》

(1925) 这是诗人的“纯诗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倾向最典型的代表作。诗人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无线电波》作为我早期创作的一本诗集明显地倾向新的艺术流派。不仅它的作..

《把灯熄掉》

《母亲》

(1954) 塞弗尔特经常回忆起他苦难然而却是晶莹般的童年,回忆起含辛茹苦的母亲。《母亲》这部诗集就是献给他亲爱的妈妈的。塞弗尔特在该诗集中诚挚地表达了他对母亲执着的受,..

《孤岛上的音乐会》

(1985) 由于健康和一些政治因素,塞弗尔特在沉默了近 10 年之后,于 1965 年开始向久违的读者接连送上了《孤岛上的音乐会》(1965)、《哈雷彗星》(1967)、《铸造的钟》(1967)、..

《世界美如斯》

(1982) 这是塞弗尔特花了 8 年的时光写成了长达 600 页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带有作者自传性特征的回忆录。在那里,我们能听到一位求索者的足音。这声音时而轻快疾迅,时而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