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在明朝晚期开始从欧洲传入我国。但是,钟表上的阿刺伯字1、2、3、4和罗马字Ⅰ、Ⅱ、Ⅲ、Ⅳ是当时中国人不认识的“洋文”。为了适应中国人的计时习惯,外国钟表师不得不把它改为子、丑、寅、卯……十二时辰。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中记载的“时辰钟”图象(附图),表面是一个长方形,上半部为一大圆圈,四周刻十二时辰,中仅一针;下半部左右分列二小圆圈,右计分,左计秒。
计分者注有一刻、二刻、三刻、四刻,每刻十五分,与现在的钟表相同。看钟时,必须先看大圆圈里指针指向什么时辰,然后再看两个小圆圈各为几刻几分几秒。
到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即清朝乾隆初期,在我国流传的钟表已发展为“小者盈寸,大者高数尺”,即钟和表分了家。但计时方法仍用子丑寅卯而不用1234。其换算情况分列如下:
《红楼梦》中许多写时辰的地方,都可依此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