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这是林黛玉为答宝钗诗启而写的四首琴曲,也是骚体。
乐曲重复演奏一次称“一叠”,“四叠”即四章、四首。
第一、二首的主旨为:故乡路远,思乡情苦。内容虽尚合黛玉身世,然意境实为古典诗词的老调重弹,用词又多俗套,实无可取。
出之于才思敏捷、追求新巧的黛玉之手,特别显得不相协调。
第三首以同情的笔调写自己与宝钗处境遭遇相同,并感念宝钗的友谊。“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意即:那个人(指宝钗)与我情投意合。
“之”,指示代词;“焉”,骚体诗中常用的表示停顿的语助词,无义。“思古人兮俾无尤”意为:我思念老朋友,因为她使我没有过失。
此句从《诗经·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尤)兮”化来,“古人”即故人,老友。“俾”,使。“无尤”即没有过失。黛玉此句隐指第四十五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往事,宝钗劝她休看杂书,以免“移了性情”,她因而感念宝钗。
此首琴曲词句上能照应前文,是续作者的细致之处。
第四首感慨人生如梦,命运前定。诗句从平声韵转成仄韵,声调激越。
全首意为:人生在世有如轻尘,天上人间都由前世因缘命定。
想到这里我感慨不已,我心就象天上明月,永无平静之期。“夙因”即前世因缘,“惙(chuò绰)”即断绝、停止。后两句暗用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意。黛玉为何要在答宝钗的琴曲中大谈“夙因”,续作者自己恐怕也难以解答。
这种对宿命论的大肆渲染显然不合林黛玉一贯反对金玉之说的实际情况。这种思想糟粕显系续作者强加于黛玉,为下文黛玉赏海棠时鼓吹封建孝友预作铺垫。后四十回中人物诗词与人物性格比较游离,甚至常违反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这是一个例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