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宝玉至梨香院探望在家养病的宝钗,宝钗因早记挂着宝玉项上的那块通灵宝玉,就要求拿下来细细的赏鉴了一番。
她把玉托于掌上,“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于是宝玉也细细赏鉴了宝钗的金锁及上面所錾的八个字,“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上述情节场面描写,是“金玉姻缘”的第一次证合。莺儿、宝玉所说上面的话儿是“一对儿”,就正透露了这方面的讯息。而此段文字传神处则在宝钗身上,此时宝钗神情正在所谓“烟飞水逝之间”。“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这写出了宝钗看玉乃是有心;“口内念道”,这是心中沉吟神理;“念了两遍”,这暗点出宝钗心内已意识到玉上的两句话和自己项圈上的是一对儿;“乃回头向莺儿笑道”,并先后两次“嗔他不去倒茶”的神态表情,则把这个因证实了“金玉之缘”而满心喜悦、但又不愿坦露内心情感的贵族少女的性格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出来。难怪脂批在此要特别强调“请诸公掩卷合目,想其神理,想其坐立之势,想宝钗面上口中,真妙”(甲戌本)。
确实,上述描写堪称是绝妙的传神之笔。不难设想,如果作者在这里写宝钗看过玉后“乃回头递给宝玉”,或是“念了两遍”后由她本人说出和自己项圈上的是“一对儿”,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人物之神,而成了味同嚼蜡之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