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庚辰本第二十七回,畸笏老人有一段批语曰:“石头记用载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如按此说,作者在此回中则采用了突然法和伏线法。
按照写文章的一般规律,贾府打醮,本是出于善心,应多写称心遂意之事,可作者却出其不意地接连写了两起使人不愉快的事。贾母刚至清虚观,众人忙着上前搀扶。“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的,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贾府一干人马,原为行善积德而来,可到了清虚观,第一桩事便是围着一个小道士一连声喊打,这样的写法粗一看似乎很觉突然,但细想又觉得很有道理,那“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本来就无善心可言。
这里作者运用讽刺的笔法,对这种虚伪的善心作了巧妙的揭露。接着,作者又写了一桩不遂心的事。贾珍查询贾蓉,见他一人先自躲到钟楼里歇凉,便喝命家人啐他,并责问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
从总体上说,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恰似作者信手拈来,但细辨之,却有作者的一番用意,接连写这样两件不愉快的小事,至少为贾府打醮渲染了一种令人扫兴的气氛。
由于一开始的气氛压得比较低,因此整个情节的展开就显得比较平。到了看戏一节,看似平淡,其实却暗示了全书整个情节的发展。
文中描写,“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以这两本戏的内容来说,正是暗喻了贾府的兴起和鼎盛时期,因此,贾母听了心中喜悦。
及至问到第三本是《南柯梦》,便不言语,可见这个封建大家族的老祖宗,似乎也预感到了贾府由盛极而衰败的不祥之兆。从全书的情节发展来说,作者在这里伏下一笔,应该说对读者了解全部情节是起了暗示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