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先对其外貌略作描绘,然后即以这两首词对其思想性格及一生命运作了总评。
这两首词以封建卫道者的目光和口吻观察并评论贾宝玉,以明贬暗褒的手法,赞扬并肯定了贾宝玉对封建主义的叛逆。第一首词评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贾宝玉同情并赞美女儿,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山川日月之灵秀只锺于女儿”,这不但是对封建主义男尊女卑的公然背叛,而且已孕育了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幼芽。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他与林黛玉产生了爱情,发展了与诸多女奴的友谊,这种被作者称之为“意淫”的思想性格,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正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他极恶每日“子曰诗云”的读书,长到十六七岁连幼童必读的《四书》都背不熟,又最恶八股时文:这在封建统治者看来,确实是“愚顽怕读文章”、“腹内原来草莽(丛生杂草,喻不学无术)”。贾宝玉懒与诸士大夫谈论仕途经济,讨厌峨冠博带吊贺往还等世俗应酬,只甘心为诸女儿充役,这在封建主义者看来,也正是“潦倒不通世务”。
(“潦倒”此处作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解,典出晋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然而贾宝玉却“自为见识高过世人”(第十六回),公开鄙弃功名利禄,拒绝走贵族家庭为他安排的荣耀显达之路,嘲讽读书上进者为“禄蠹”,焚毁程朱理学及八股时文诸书,不听劝谏,连其父贾政的板子、其母王夫人的眼泪都无法使他回头,真是“行为偏僻(不端正、走邪道)性乖张(不听话、执拗不驯)”。末句“那管世人诽谤”改从贾宝玉的立场发言,称封建统治者的评论为“诽谤”,可见贾宝玉对自身思想行为充满了合乎道德、正义的自信,这实际是作者对其叛逆性格的颂扬。
第二首词预言并评论了贾宝玉的一生。首句“富贵不知乐业”概述其为豪华公子时的生活态度;“贫穷难耐凄凉”,预言其贫困落魄之后的生活概况:两句乃对贾宝玉一生的概述,在小说以后的描写中都会一一应验。“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四句乃是以封建正统标准对贾宝玉的评论,全是反面文章,明贬暗褒。
最后又以封建统治者的口吻教训贵族家庭的“纨袴膏粱”,切莫效法此人,重蹈其覆辙。此词证明曹雪芹原稿中的贾宝玉始终没有向封建主义投降屈膝,没有走仕途经济之正路,今程高本后四十回对贾宝玉结局的安排显然与作者原意不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