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此诗为林黛玉所作。
全诗写菊之梦,然而不出现“梦”字,这是咏物诗的技巧。名虽写菊梦,实亦写诗人之梦,因为此诗中菊与诗人已合为一体,
首句“篱畔秋酣一觉清”点出题目,“篱畔”扣紧“菊”字,“一觉”扣住“梦”字,意谓菊花在东篱之下秋梦沉酣。“清”字形容梦境,即次句“和云伴月不分明”:菊花在梦中飞越高空,与月亮和云彩为伴,因为是梦,故情境依稀恍惚,朦胧不明。
颔联承上句进一步详写菊之梦:“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上句用庄周梦中化蝶之典(见《庄子·齐物论》),写菊花在梦中仿佛成为仙子而非化身为蝶,则其梦之自由可知;下句写菊花与陶潜订有盟约,故而梦中相寻,梦中得与清高傲世之诗人陶潜相会,则其梦之欢愉可知。颈联不再写梦境,而写菊花从入睡到惊醒:“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雁断”指飞雁远逝,“惊回”指睡醒梦回,“故故”意即屡屡,全联意为:菊花入梦,梦魂随雁南飞,依恋不舍;但菊梦又屡屡为蟋蟀的悲鸣所惊醒,实为可恼。正因南归之好梦被惊醒,因此,“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花醒来只见满眼枯草寒烟,幽怨无限而无人可以诉说。
此诗写菊花在梦中登仙,与云月同在,这无疑是林黛玉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儿,她只有在梦中才能摆脱现实中的心理重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身心自由。
而菊花在梦里随大雁南飞也流露出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怀念。末句“幽怨”的内涵也相当丰富,不仅有一般女儿的春恨秋怨,而且更多地融入了她的身世之感。
在封建势力磐石般的重压下,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儿难以实现她的理想之梦,感到压抑不自由而产生幽怨之情是必然的,无处诉说也是必然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