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浦郎冒名牛布衣(古书情节)

浙江绍兴有个姓牛的相公,叫做牛布衣,一生以做诗为乐,弃老妻在家,浪游江湖,与许多达官富人交往吟诗,颇有诗名。最后,他来到芜湖浮桥口小庵里住下,与老和尚交情甚好,不料一病不起,临终前仅有六两银子,便托老和尚买具棺木,嘱咐在棺头写上“大明布衣牛先生之柩”,以期日后或有亲戚带回故土;又拿出两本生平所做的诗稿,托老和尚交给有才的人代为流传。牛布衣死后,老和尚将灵柩安放在一间屋子里,为他念经超度。却说邻近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牛浦郎不幸父母去世,只有个祖父,在前街上开个小香蜡店,他同祖父二人一块经营,每天拿着经折去向客户讨账,晚上常来庵里借灯念读。老和尚见他勤奋,念的又是诗,便许了他再过些时候给他两本诗集。有一次老和尚下乡去念经,这小厮为人不安分守己,悄悄撬开老和尚的房门,在床下枕箱里寻出两本锦面线装书稿,上写“牛布衣诗稿”,不觉眉开眼笑,就偷了出来;翻开诗稿,题目都是与相国、督学、太史、通政等达官富人的吟唱之作,觉得会做诗竟如此神通广大!因想这人只写牛布衣,不曾有个名字,自己也姓牛,不如从今起就号做牛布衣。于是请郭铁笔刻了图章,一方阴文刻“牛浦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印在诗稿上。不久老和尚被京里九门提督齐大人请去报国寺做方丈,临行时因匆忙,叫牛浦郎自去开枕箱看诗。牛浦郎见老和尚已去,无人对证,便冒姓字做起牛布衣来。从此便有几个念书人与他来往。他娶邻居卜家的外甥女贾氏为妻,因每日只顾念诗,生意亏本,小香蜡店破产了,祖父牛相也气死了,只得搬到卜家住。又因与舅丈人相吵,赌气只身出走到南京,到扬州,与牛玉圃鬼混,却被牛玉圃打个半死,扔在粪窖旁,幸被做生意人姓黄的救起,同往安东。自他冒牛布衣之名后,曾有儒生董瑛拜访过他,此时董瑛已做了安东知县,黄家见董知县敬他,就招他为女婿。不久董瑛升任到京,见到冯琢庵主事谈及牛布衣。冯主事与牛布衣是老朋友,便寄信给牛布衣的老妻。这牛奶奶一路从浙江到芜湖,经过许多曲折,才找到安东黄家。牛浦郎以为是在芜湖的贾氏来了,大惊;一看是个浙江人,互不认得。牛奶奶骂道:“你这厮冒了我丈夫的名字在此挂招牌,分明是你把我丈夫谋害死了。”便到县衙喊冤。知县姓向,是个作曲的,对牛浦郎另眼看待,不予判案,只差两个衙役把牛奶奶解回绍兴本地告状去,牛浦郎才得解脱。

为您推荐

郭文雄上任(古书情节)

郭文雄去当江苏昆山县令。这个县素称难治,吏人多豪横狡滑。离县城还有五百里,就有十几个吏人来迎,郭装病住在旅社,吏人也留在那里等他。他却拿着任命书夜里走小道,一昼夜..

以熊换女(古书情节)

宁王去陕西户县一带狩猎,在树林草丛中发现一个大柜,锁得很严实,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个少女,据少女说,她姓莫,家乡昨夜来一伙盗贼,其中有两个和尚,这两个和尚在打劫后..

永嘉舟子(古书情节)

湖州小客把生姜卖给永嘉富人王生,讲价时发生争执,王生把小客推跌在门槛上昏死过去,在王生救护下复苏,王给以酒食表示歉意,并给以匹绢。小客上船回家,向船家叙述了自己的..

令尹子文三仕(古书情节)

杨戬馆客(古书情节)

北宋末年,宦官杨戬权盛一时。一次他去郑州上祖坟,姬妾留在汴京有数十人。杨对她们监护得很严,大门中门加锁,在墙壁间装着轮盘,为她们递进食物。有一妾羡慕外馆一客,弄一..

崔光清廉(古书情节)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孝文帝太和年间把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之后,国家逐渐富裕起来,国家仓库物品满溢,只得把钱绢不加保管地随意地堆积在廊屋里,也没有统计数量。太后决定赐..

恩情庙(古书情节)

广东顺德某乡有一条河,春夏水涨时水流很急,凭渡船而过。一天,渡船人已满,有个十四五岁少女,姿容端丽,手持一枝春兰花,上了渡船。船上人看她美丽,称赞她的花,她不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