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
连,至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牡丹亭记》是汤显祖的传世之作,在当时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部作品的题旨是什么?《题词》阐释了这个问题。
剧中,杜丽娘是一个渴慕爱情,追求幸福的痴情女子,这是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所不容的。《题词》肯定了丽娘“可谓之有情人”,并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里所说的“情”,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顺乎自然的人性,是封建理学的“理”的对立面。这就揭示了《牡丹亭记》的创作,是针对理学的压抑、扭曲人性,而倡导人性的解放,维护人性的尊严,发展人性之美的。丽娘因情而死,缘情而生,一往情深,生死以之的情事,如“以理相格”,则迹近荒诞,但在情的世界里,却是必然如此。因此,《题词》指出:“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里寄寓着作者对适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所谓“人世之事,非人事所可尽”,在人间实现不了的,企求在另一个世界里实现。要之,争取人性的解放,追求适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社会,这就是《牡丹亭记》的题旨所在。而这篇《题词》也在阐释题旨的同时,成为古代文论史上主情论的重要篇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