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自叙

郑燮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曼,扬州兴化人。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

特绝,即板桥之母也。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1],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馀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2]。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于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3],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徐日,亦足豪矣。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书十六通,行于世,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又以馀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
以为名。惟同邑李鲜复堂相友善[4]。复堂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索画者,必口复堂;索诗、字、文者,必口板桥。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李以滕县令罢去。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而愈密。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贾、董、匡、刘之作[5],引绳墨,切事情。至若韩信登坛之对,孔明隆中之语,则又切之切者也。理学之执持纲纪,只合闲时用着,忙时用不着。板桥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板桥又记,时年已五十八矣。

——《郑板桥集》


[1]立庵先生: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郑燮之父。[2]馀桃口齿:春秋卫灵公宠大夫弥子瑕。弥以吃馀之桃献灵公,灵公乐之。见《韩非子·说难》。椒风弄儿:汉椒风宫中,帝王嬉狎儿童。指男风。[3]大驾东巡:指乾隆十三年(1748),清高宗弘历东巡泰山事。[4]李复堂:

李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兴化人。宫庭画师,擅花卉虫鸟,为扬州八怪之一。[5]贾、

董、匡、刘:指西汉政论家贾谊、哲学家董仲舒、经学家匡衡、文学家刘向。

为您推荐

自叙

黄景仁 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稍长,从塾师授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

与蕙仙书

梁启超 本埠自西五月初一日 [1] ,始弛疫禁,余即遍游各小埠演说。现已往者两埠,未往者尚三埠。檀山乃八岛布列于太平洋中,欲往小埠,必乘轮船,航海而往,非一月不能毕事,大..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卷五) 晋太元 ① 中,武陵 ②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④..

劝学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① ,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 ② ,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③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④ ,尚..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①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②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③ 。虽欲强聒(guò) ④ ,终必不蒙见察 ⑤ ,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论学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 乎?”(《学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① ?”子曰:“敏 ② 而好学,不耻 ③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