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39

减字木兰花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词以纤细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从起舞到急舞、缓



舞以及舞罢的全套舞蹈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异。

上片开篇句,写舞蹈的开始。“垂螺近额”,指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这样的发型,说明舞女年纪尚幼,还带几分稚气。“走上红裀初趁拍”,是说这位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红地毯上翩跹起舞。“走”字,意为疾趋、快步。这二句抓住舞女的头上装束和脚下动作,描写了舞蹈的第一阶段。“只恐”二句是从观众眼中写舞女的动作。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旋,像是要飞到天上去。词人作为观众,不禁为她耽心,于是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只恐”、“拟倩”两组虚词,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设想奇绝,富于诗意。

换头两句,转写舞女的双脚。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忽儿节奏放缓,她象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伊州》,商调大曲名,唐时来自西北边地。词至结处,才知道伴奏的乐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说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调的节拍。一曲奏毕,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


宫花还颤巍巍地摇晃不休。这样的结尾极有余味,这颤动的宫花,让人仍旧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来……。

古典诗词中专以舞蹈为题材的作品不多,本篇则是为数不多的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之作。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为您推荐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诗词描写)

深夜,香尽灯残,游子忆起去年和家人分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如雨,在石城的江楼上,家人倚楼而望,船只渐行渐远,直至被江波所遮挡,可亲人仍然还未下楼。词句写亲人对游子的难舍难分,也表现了作者对亲人、乡土的思恋深情。..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诗词描写)

华丽的游船上,珠帘高卷,游人在船上饮酒作歌。 词中以“木兰”示其舟美,“椰子”表其酒香,“鹦鹉”现其器具精,表现了贵族、士大夫们泛舟江上,寻欢作乐的闲适生活。 注:木兰舟,木兰树质坚固,可做舟楫,这里借指舟楫华美。同盏..

可怜岸边树,红蕊发青条。东风吹渡水,冲着木兰桡(诗词描写)

岸边的绿树,柔嫩可爱,青青的枝条上绽放着红色的花蕊。 东风吹荡着春水,春水冲刷着木兰船桨。水色和树色相滋润,水振和船荡相谐和,青条和红蕊相映衬。诗人从极佳的角度,以极适宜的配景,用极和谐的色彩为我们摄下了这幅优美绝..

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诗词描写)

诗词《减字木兰花》原文及鉴赏

【原文】: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原文作者】:蒋兴祖女 【鉴赏】: 北宋末期,金人大举南侵,一举攻下开封,把徽、钦二帝以..

诗词《木兰花慢》原文及鉴赏

【原文】: 赋白莲和宇舜臣韵 怅波翻太液,谁留住,蕊珠仙。 向水殿云廊,玉容花貌,几度争妍。人间延秋无记,掩霓裳犹忆舞便娟。 画里倾城倾国,望中非雾非烟。雁飞不到九重天,《水调》漫流传。 奈花老房空,菂存心苦,藕断丝连。..

减字木兰花7(宋词点评)

【原文】: 天涯旧恨(5)。。 【意译】: 他远赴天涯已久,留下我一个人,孤寂而凄凉。 我曲折百转的愁肠,犹如香炉中正在燃烧着的回环如篆的盘香,寸寸而断。 东风吹绿了大地,吹开了百花,可是任它怎么和煦浩荡,也没法吹展我紧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