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43

少年游

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词作鉴赏

此词咏木芙蓉。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

“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

“霜前月下”三句着意刻画的是:清霜中,明月下,那微斜的红花、淡黄的小蕊,是多么鲜明美丽,真的要叫春天回转了。“霜前月下”,泛写芙蓉开放的环境,从另一角度补充“朱阑向晓”句意:“斜红淡蕊”,具体刻画出芙蓉的“妖艳”:“明媚欲回春”,是芙蓉所引起的强烈感受,它似乎能把萧瑟的秋季化作美好的春天。结


拍二句承上抒怀:不要把这美玉般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 r 花及人,因人惜花,惜花亦惜人,此句为点睛之笔。

这首咏物词,咏木芙蓉的同时,自有词人的感情。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为您推荐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诗词描写)

青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还系念着自身的冷落清寒而独生悲叹呢?以比喻反问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宏伟志向,对少年提出高远的期望。 注:拿,抉取。拿云,比喻高昂的志向。 幽寒,喻处境艰苦。坐,空、徒然。呜呃(è),悲愁无望的样子..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诗词描写)

人虽老迈,但壮心不已,仍想跃马横戈,驰骋疆场,为抗战救国立功万里。 可惜,力不从心,大志难遂。希望年富力强的有为青年,应将自己的雄心抱负见于行动之中,切莫要徒学老翁慷慨激昂,空怀报国之情。句中用老、少对照、分说,入情入理..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诗词描写)

不知从军守边的丈夫身体是否健壮安康。 现在役期已满,为什么不见南飞大雁带来返乡的音信。这里运用典故,熨帖工巧,真切地揭示了少妇思念远方夫婿的焦急心情。 注:马上,即马上少年,指从军的年轻夫婿。《史记·陆贾列传》..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诗词描写)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词描写)

满园遍栽金黄的菊花,其中只有一丛与众不同,盛开着霜雪般的白花。 这正如今日出席这歌舞盛会的人一般,大家正值青春年少,唯我一人是银发老翁。诗句即景生情,将菊之金黄与银白的混同比作人之年少与年老的共欢,写出作者人老心..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诗词描写)

营州少年饱经原野骑射生活。 他们纵马驰骋在城下打猎,皮袍随风势飘摆翻转。诗句勾勒出北方边塞地区少年的装束特征,突现了他们粗犷好猎的性格特点。 注:厌,同“餍”,饱。 此处有饱尝、饱经之意。 蒙茸,指皮袍随马势风..

独挑残烛魂堪断,欲恨青蛾误少年(诗词描写)

长夜漫漫,宫女难眠,她独自一人手执流泪的红烛坐在镜前,心碎魂断,痛苦难堪。 只恨自己面容姣好,被选入深宫傲宫女,耽误了青春的时光。“恨青蛾”实是恨广选宫女的制度,因不能直言,只好自恨起秀美的面容,令人为之感叹。 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