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 ·留别68

贺圣朝 ·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词作鉴赏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

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



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


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句,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


欧阳修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宏富,有


《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为您推荐

贺圣朝 ·留别68

贺圣朝 ·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词作鉴赏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

采桑子5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词作鉴赏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

采桑子56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词作鉴赏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

采桑子87

采桑子7

采桑子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作鉴赏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

采桑子17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词作鉴赏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

采桑子80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